菩薩蠻
唐教坊曲名。《宋史·樂志》:女弟子舞隊名。《尊前集》注“中呂宮”。《宋史·樂志》亦“中呂宮”。《正音譜》注“正宮”。唐蘇鄂《杜陽雜編》云:“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孫光憲《北夢瑣言》云:“唐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绹命溫庭筠新撰進之。”《碧雞漫志》云:“今《花間集》溫詞十四首是也。”
按溫詞有“小山重疊金明滅”句,名《重疊金》。南唐李煜詞名《子夜歌》,一名《菩薩鬘》。韓淲詞有“新聲休寫花間意”句,名《花間意》。又有“風前覓得梅花”句,名《梅花句》。有“山城望斷花溪碧”句,名《花溪碧》。有“晚云烘日南枝北”句,名《晚云烘日》。
又名《子夜歌》、《重疊金》。唐教坊曲,《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奩集》并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唐蘇鶚《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見《詞譜》卷五引)據此,知其調原出外來舞曲,輸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以后。但開元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中已有此曲名,可能這種舞隊前后不止一次輸入中國。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情調由緊促轉低沉,歷來名作最多。
菩薩蠻詞牌名古詩詞(837首)
461
《菩薩蠻》 宋·程垓
東風有意留人住。
熏風無意催人去。
去住兩茫然。
相逢成短緣。
平生花柳笑。
過后關心少。
今日奈情何。
為伊饒恨多。
462
《菩薩蠻》 宋·程垓
去年恰好雙星節。
鵲橋未渡人離別。
不恨障云生。
恨他真個行。
天涯消息近。
不見乘鶯影。
樓外鷓鴣聲。
幾回和夢驚。
464
《菩薩蠻》 宋·程垓
客窗曾剪燈花弄。
誰教來去如春夢。
冷落舊梅臺。
小桃相次開。
人間春易老。
只有山中好。
閑卻槿花籬。
莫教溪外知。
465
《菩薩蠻》 宋·程垓
扶犁野老田東睡。
插花山女田西醉。
醉眼眩東西。
看看桃滿溪。
耕桑山下足。
紈綺人間俗。
莫管舊東風。
從教吹軟紅。
466
《菩薩蠻》 宋·程垓
和風暖日西郊路。
游人又踏青山去。
何處碧云衫。
映溪才兩三。
疏松分翠黛。
故作羞春態。
回首杏煙消。
月明歸渡橋。
467
《菩薩蠻》 宋·程垓
春回綠野煙光薄。
低花矮柳田家樂。
隴麥又青青。
喧蜂閑趁人。
野翁忘近遠。
怪識劉郎面。
斷卻小橋溪。
怕人溪外知。
471
《菩薩蠻》 宋·程垓
羅衫乍試寒猶怯。
妒花風雨連三月。
燈冷閉門時。
有愁誰得知。
此情真個苦。
只為當時語。
莫道絮沾泥。
絮飛魂亦飛。
473
《菩薩蠻》 宋·程垓
小窗蔭綠清無暑。
篆香終日縈蘭炷。
冰簟漲寒濤。
清風一枕高。
有人團扇卻。
門掩庭花落。
少待月侵床。
教他魂夢涼。
474
《菩薩蠻(回文)》 宋·程垓
暑庭消盡風鳴樹。
樹鳴風盡消庭暑。
橫枕一聲鶯。
鶯聲一枕橫。
扇紈低粉面。
面粉低紈扇。
涼月淡侵床。
床侵淡月涼。
475
《菩薩蠻》 宋·程垓
東風有意留人住。
熏風無意催人去。
去住兩茫然。
相逢成短緣。
平生花柳笑。
過后關心少。
今日奈情何。
為伊饒恨多。
476
《菩薩蠻》 宋·程垓
去年恰好雙星節。
鵲橋未渡人離別。
不恨障云生。
恨他真個行。
天涯消息近。
不見乘鶯影。
樓外鷓鴣聲。
幾回和夢驚。
477
《菩薩蠻》 宋·程垓
淺寒帶暝和煙下。
輕陰挾雨隨風灑。
翠幕護重簾。
篆香銷半奩。
平生風雨夜。
怕近芭蕉下。
今夕定愁多。
蕭蕭聲奈何。
478
《菩薩蠻》 宋·程垓
客窗曾剪燈花弄。
誰教來去如春夢。
冷落舊梅臺。
小桃相次開。
人間春易老。
只有山中好。
閑卻槿花籬。
莫教溪外知。
479
《菩薩蠻》 宋·程垓
曉煙籠日浮山翠。
春風著水回川媚。
遠近碧重重。
人家山色中。
野花香自度。
似識幽人處。
安得著三間。
與山終日閑。
480
《菩薩蠻》 宋·程垓
扶犁野老田東睡。
插花山女田西醉。
醉眼眩東西。
看看桃滿溪。
耕桑山下足。
紈綺人間俗。
莫管舊東風。
從教吹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