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
唐教坊曲名。此詞有單調、雙調。單調者始自歐陽炯詞,馮延巳、李珣俱本此添字。雙調者始自馮延巳詞。《太和正音譜》注“越調”。歐陽修本此減字,王之道、黃機、趙長卿俱本此添字也。
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二十七字,兩平韻,三仄韻。五代人詞略有增減字數者,茲舉兩式。南唐改作平韻體,《張子野詞》入“中呂宮”,重填一片,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韻。宋以后多遵用之。
南鄉子詞牌名古詩詞(380首)
281
《南鄉子 寄劉仲澤》 元·張弘范
音信怪來稀。
世態時情固自宜。
莫比紅塵兒女輩,須知。
義士交情死不移。
應是占花期。
簫鼓東城醉玉姬。
誰念書生寒屋底,傷悲。
忍淚窗前
283
《南鄉子·涼簟碧紗廚》 宋·蘇軾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馀。
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
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
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占得人間一味愚。
284
《南鄉子·東武望馀杭》 宋·蘇軾
東武望馀杭。
云海天涯兩杳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
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
痛飲從來別有腸。
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
墮淚羊公卻姓楊。
思念
285
《南鄉子·旌旆滿江湖》 宋·蘇軾
旌旆滿江湖。
詔發樓船萬舳艫。
投筆將軍因笑我,迂儒。
帕首腰刀是丈夫。
粉淚怨離居。
喜子垂窗報捷書。
試問伏波三萬語,何如。
一斛明珠換綠珠。
286
《南鄉子·寒玉細凝膚》 宋·蘇軾
寒玉細凝膚。
清歌一曲倒金壺。
冶葉倡條遍相識,爭如。
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須臾。
芳時偷得醉工夫。
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
豁得平生俊氣無。
287
《南鄉子·何處倚闌干》 宋·蘇軾
何處倚闌干。
弦管高樓月正圓。
胡蝶夢中家萬里,依然。
老去愁來強自寬。
明鏡借紅顏。
須著人間比夢間。
蠟燭半籠金翡翠,更闌。
繡被焚香獨自眠。
288
《南鄉子·繡鞅玉環游》 宋·蘇軾
繡鞅玉環游。
燈晃簾疏笑卻收。
久立香車催欲上,還留。
更且檀唇點杏油。
花遍六么球。
面旋回風帶雪流。
春入腰肢金縷細,輕柔。
種柳應須柳柳州。
290
《南鄉子 集句》 宋·蘇軾
悵望送春杯。
漸老逢春能幾回。
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
何況清絲急管催。
吟斷望鄉臺。
萬里歸心獨上來。
景物登臨閑始見,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291
《南鄉子·自古帝王州》 宋·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
郁郁蔥蔥佳氣浮。
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
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
上盡層城更上樓。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
檻外長江空自流。
292
《南鄉子·妙手寫徽真》 宋·秦觀
妙手寫徽真。
水翦雙眸點絳唇。
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
只露墻頭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
誰記當年翠黛顰。
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
任是無情也動人。
294
《南鄉子·欹枕艫聲邊》 宋·辛棄疾
欹枕艫聲邊,貪聽咿啞聒醉眠。
變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后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
只記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295
《南鄉子·何處望神州》 宋·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袞袞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296
《南鄉子 舟行記夢》 宋·辛棄疾
欹枕艣聲邊,貪聽咿啞聒醉眠。
夢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別后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
只記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298
《南鄉子·諸將說封侯》 宋·黃庭堅
諸將說封侯,短笛長歌獨倚樓。
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臺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發簪花不解愁。
299
《南鄉子·雨後斜陽》 宋·歐陽修
雨後斜陽。
細細風來細細香。
風定波平花映水,休藏。
照出輕盈半面妝。
路隔秋江。
蓮子深深隱翠房。
意在蓮心無問處,難忘。
淚裛紅腮不記行。
300
《南鄉子·何處別時難》 宋·晏幾道
何處別時難,玉指偷將粉淚彈。
記得來時樓上燭,初殘。
待得清霜滿畫闌。
不慣獨眠寒,自解羅衣襯枕檀。
百媚也應愁不睡,更闌。
惱亂心情半被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