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自的成語 (327個)

    301

    成語拼音:
    zì jìng zì xiàn
    成語解釋:
    靖:各圖謀實行其志。指謀獻身于國事
    成語出處:
    《尚書·微子》:“靖,人獻于先王。”孔穎達疏:“各謀行其志,人人獻達于先王以不失道。”
    302

    成語拼音:
    zì jué zì yuàn
    成語解釋:
    己覺悟而愿意。
    成語出處:
    周而復《白求恩大夫》:“更可寶貴的是在階級覺悟的基礎上,純粹出于愿,沒有一絲一毫的強迫性質。”
    303

    成語拼音:
    zì jǐ zì zú
    成語解釋:
    依靠己生產;滿足己需要。給:供給;足:滿足。
    成語出處: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黃帝》:“不施不惠,而物足。”
    304

    成語拼音:
    zì mài zì kuā
    成語解釋:
    夸:夸贊。己賣的東西己夸好。比喻為己吹噓。
    成語出處: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國民黨人又嚷‘羅邱視線移到東方了,先歐后亞計劃改變了’……還要夸地樂一陣。”
    305

    成語拼音:
    zì méi zì xuàn
    成語解釋:
    我介紹,我夸耀。
    成語出處:
    《梁書 蕭昱傳》:“夫衒,誠哉可鄙;伐,實在可羞。”
    306

    成語拼音:
    zì qì zì bào
    成語解釋:
    甘墮落,不求進取。同“棄”。
    成語出處:
    《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凡為血氣所移者,皆是暴之人耳。”
    307

    成語拼音:
    zì qīng zì jiàn
    成語解釋:
    輕、賤:輕視。卑視己;不知重。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園公請你,有憑有據,須不是你賤。”
    308

    在所

    成語拼音:
    zài suǒ zì chǔ
    成語解釋:
    處:安排。人處世應該爭取有利的環境。指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使己適應環境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處耳!’”
    309

    主守

    成語拼音:
    zhǔ shǒu zì dào
    成語解釋:
    竊取公務上己看管的財物。
    成語出處:
    《漢書 刑法志》:“守縣官財物而即盜之。已論命復有笞罪者,皆棄市。顏師古注:“即今律所謂主守盜者也。”
    310

    成語拼音:
    zì shuō zì huà
    成語解釋:
    決定,己說了算。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陳世龍心滿意足,‘話’地放下諾言:‘我五天以后來接你。’”
    311

    成語拼音:
    zì sī zì lì
    成語解釋:
    只為己打算;只顧己利益。形容私心重。
    成語出處:
    宋 程頤《二程語錄》:“然要卒歸乎利之規模。”
    312

    成語拼音:
    zì shēng zì miè
    成語解釋:
    然地生長;然地消滅。形容任其然;無人過問。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山中五絕句嶺上云》詩:“滅成何事,能逐東風作雨無?”
    313

    成語拼音:
    zì shēng zì sǐ
    成語解釋:
    然地發生,生長,又然地消滅。形容然發展,無人過問
    成語出處:
    宋·呂皓《上孝宗皇帝書》:“宜宥而不獲宥,宜誅而不及誅,是雖匹夫之幸不幸,猶螻蟻之死于天地之間,固無損于造化之功也。”
    314

    恣睢

    成語拼音:
    zì suī zì yòng
    成語解釋:
    恣睢:狂暴;用:以為是。指狂妄、兇暴、以為是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懷寵》:“子之在上,無道據傲,荒怠、貪戾、虐眾,恣睢用也。”
    315

    成語拼音:
    zì shòu zì zuò
    成語解釋:
    受:承受。己做了蠢事壞事,己受累
    成語出處:
    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二折:“豈不聞天網恢恢,也是我作。”
    316

    陟遐

    成語拼音:
    zhì xiá zì ěr
    成語解釋:
    陟:升;陟遐:遠行;邇:近。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
    成語出處:
    唐·王勃《平臺秘略論十首·幼俊》:“豈非積微成大,陟遐邇。”
    317

    成語拼音:
    zì xiá zì yì
    成語解釋:
    暇:空閑,閑暇;逸:安樂,安閑。己找空閑安逸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5回:“而乃逸,惟宮臺是飾,必有危亡之禍矣。”
    318

    成語拼音:
    zì yè zì dé
    成語解釋:
    業:造作;得:獲得,取得。佛家語,指受。
    成語出處:
    《正法念經》:“得果,眾生皆如是。”
    319

    成語拼音:
    zì yuàn zì yì
    成語解釋:
    原指己悔恨;己改正。現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太甲悔過,艾,于桐處仁遷義。”
    320

    沾沾

    成語拼音:
    zhān zhān zì zú
    成語解釋:
    沾沾:輕浮的,鳴得意的樣子。形容以為不錯而得意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立一善,修一行,沾沾足,怠而不復前矣。”
    * 第三個字是自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