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有的成語 (232個)
-
21
奧援有靈
- 成語拼音:
- ào yuán yǒu líng
- 成語解釋:
- 奧援:暗中支持的力量;有靈:有神通。指舊時官場的鉆營、勾結,暗通關節,顯露神通
- 成語出處:
- 明 文秉《先撥志始》下卷:“皆大慝巨奸,或燕處于園亭,或潛藏于京邸,奧援有靈,朝廷無法。”
-
22
比下有余
- 成語拼音:
- bǐ xià yǒu yú
- 成語解釋:
- 比:比較。對所處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滿足現狀,不求進取
- 成語出處:
- 清·沈復《浮生六記》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尋樂妙法也。”
-
23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 成語拼音:
- 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
- 成語解釋:
- 不知道有漢朝,三國魏及晉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問淺薄。
- 成語出處:
-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何論魏晉。”
-
24
稱家有無
- 成語拼音:
- chèn jiā yǒu wú
- 成語解釋:
- 稱:適合,相符。與家庭經濟情況相符。指辦理婚、喪等事不可過奢或過儉。
- 成語出處:
- 《禮記·檀弓上》:“子游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無)。’”
-
25
綽然有余
- 成語拼音:
- chuò rán yǒu yú
- 成語解釋:
- 綽然:寬裕的樣子。形容非常寬裕,態度從容,不慌不忙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道壹道人好整飾音辭。”南朝·梁·劉孝標注:“馳騁游說,言固不虛。唯茲壹公,綽然有余。”
-
26
出師有名
- 成語拼音:
- chū shī yǒu míng
- 成語解釋:
- 有正當理由進行征伐。
- 成語出處:
- 京劇《將相和》第一場:“趙若獻璧,乃懼怕我邦,不難臣服;若是不獻,再去征討,方算出師有名。”
-
27
粗中有細
- 成語拼音:
- cū zhōng yǒu xì
- 成語解釋:
- 表面似乎粗率、隨便,實際卻細致、細心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55回:“沙僧聽說,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細,果然急處從寬。’”
-
28
都鄙有章
- 成語拼音:
- dū bǐ yǒu zhāng
- 成語解釋:
- 都:都城;鄙:小邑;章:章程。指國都與小城都有章法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年》:“子產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
29
鼎鐺有耳
- 成語拼音:
- dǐng chēng yǒu ěr
- 成語解釋:
- 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知道。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太祖寵待趙韓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驤劾奏趙普擅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叱曰:‘鼎鐺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
-
30
動靜有常
- 成語拼音:
- dòng jìng yǒu cháng
- 成語解釋:
- 常:常規,法則。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常規。指行動合乎規范。
- 成語出處:
- 《周易·系辭上》:“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
31
動靜有法
- 成語拼音:
- dòng jìng yǒu fǎ
- 成語解釋:
- 動:行動;靜:靜處;法:法則。行動和靜止都有一定規則。指行動合乎規范
- 成語出處:
- 《金史·后妃傳贊》:“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已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
32
盜亦有道
- 成語拼音:
- dào yì yǒu dào
- 成語解釋:
- 強盜也有強盜的一套道理;做強盜的人;有時也講道義。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胠篋》:“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
-
33
當之有愧
- 成語拼音:
- dāng zhī yǒu kuì
- 成語解釋:
- 擔當不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感到慚愧。
- 成語出處:
- 宋·歐陽修《回丁判官書》:“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當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謙之辭。
-
34
隔墻有耳
- 成語拼音:
- gé qiáng yǒu ěr
- 成語解釋:
- 隔著一道墻,也有人偷聽。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別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勸人說話小心,免得泄露。
- 成語出處:
- 管仲《管子 君臣下》:“墻有耳,伏寇在側。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
35
互通有無
- 成語拼音:
- hù tōng yǒu wú
- 成語解釋:
- 相互間拿自己多余的東西去調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
36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成語拼音:
- mǐ bù yǒu chū,xiǎn kè yǒu zhōng
- 成語解釋:
- 靡:無;初:開始;鮮:少;克:能。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以告誡人們為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 成語出處:
- 《詩經 大雅 蕩》:“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
37
天外有天
- 成語拼音:
- tiān wài yǒu tiān
- 成語解釋:
-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無窮無盡的境界。多用來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認識的領域需要不斷擴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閱歷不盡。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 成語出處:
- 《敦煌曲 何滿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邊更有天。”
-
38
有根有底
- 成語拼音:
- yǒu gēn yǒu dǐ
- 成語解釋:
- 猶言有根有據。
- 成語出處:
- 浩然《石山柏》:“為了證明他說的這些話有根有底,他又跟我翻起石山柏的歷史。”
-
39
有情有義
- 成語拼音:
- yǒu qíng yǒu yì
- 成語解釋:
- 對人有深厚感情和情義
- 成語出處: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后來細細訪問,方知果然不是拐子,倒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好人。”
-
40
足足有余
- 成語拼音:
- zú zú yǒu yú
- 成語解釋:
- 形容充足、寬裕,支用不完。
- 成語出處:
- 《新華日報》1954.10.31:“家庭生活足足有余。”
* 第三個字是有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