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無的成語 (743個)

    281

    蠻橫

    成語拼音:
    mán hèng wú lǐ
    成語解釋:
    野蠻橫暴;不講道理。
    成語出處:
    劉操南《武松演義》第六回:“武松在旁邊說話不得,惱恨縣主得了賄銀,這樣蠻橫理。”
    282

    彌患

    成語拼音:
    mí huàn wú xíng
    成語解釋:
    彌:消除。把禍患消除在沒有形成之前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現在外國人已話說,足見他能夠彌患形,辦事切實。”
    283

    弭患

    成語拼音:
    mǐ huàn wú xíng
    成語解釋:
    弭:清除。在禍患尚未形成之前就予以消除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回:“現在外國人已話說,足見他能夠弭患形,辦事切實。”
    284

    默默

    成語拼音:
    mò mò wú shēng
    成語解釋:
    默默:幽寂,沒有聲音。不聲不響,一句話也不說。沒有名聲,不為人所知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聲。”
    285

    沒沒

    成語拼音:
    mò mò wú wén
    成語解釋:
    息,沒人知道。指沒有什么名聲。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3回:“你我要是見的到此,雖不能和大帥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沒沒聞了。”
    286

    昧昧

    成語拼音:
    mèi mèi wú wén
    成語解釋:
    聞:出名。指息,人知曉
    成語出處:
    《剪燈余話·長安夜行錄》:“而使之昧昧聞,安得不飲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287

    漠漠

    成語拼音:
    mò mò wú wén
    成語解釋:
    聞:出名。指息,人知曉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5回:“漠漠聞至于百姓忘其姓名還是好的,還有提其名諱而訕罵及之者。”
    288

    默默

    成語拼音:
    mò mò wú yán
    成語解釋:
    不聲不響,閉口言。
    成語出處:
    元·名氏《連環計》第二折:“憂的我神思竭,默默言;愁的我魂膽喪,兢兢打戰。”
    289

    蒙昧

    成語拼音:
    méng mèi wú zhī
    成語解釋:
    愚鈍糊涂;沒有知識;不通事理。
    成語出處:
    《晉書 阮種傳》:“臣誠蒙昧,所以為罪。”
    290

    目牛

    成語拼音:
    mù niú wú quán
    成語解釋:
    《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后因以“目牛全”比喻技藝純熟或謀劃高明。
    成語出處:
    《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291

    默然

    成語拼音:
    mò rán wú shēng
    成語解釋:
    默:靜默。不聲不響,一句話也不說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聲。”
    292

    默然

    成語拼音:
    mò rán wú yǔ
    成語解釋:
    默:靜默。不聲不響,一句話也不說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2回:“魯肅吃了一驚,默然語。”
    293

    懵然

    成語拼音:
    měng rán wú zhī
    成語解釋:
    懵:知的樣子。一所知的樣子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除讀書屬文外,其它懵然知。”
    294

    沒世

    成語拼音:
    méi shì wú chēng
    成語解釋:
    死后名聲不能為人所頌揚。指死后沒有名聲,不為人所知。亦作“沒世聞”。
    成語出處: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白駒過隙,沒世稱,可為寒心刻骨也。”
    295

    沒世

    成語拼音:
    méi shì wú wén
    成語解釋:
    謂終身不為人知。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感士不遇賦》:“沒世聞,古人唯恥。”
    296

    謬妄

    成語拼音:
    miù wàng wú jī
    成語解釋:
    極端錯誤,毫根據。
    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葬地論》:“今之言相地卜兆者,皆叔季覬之私,謬妄稽之論也。”
    297

    捫心

    成語拼音:
    mén xīn wú kuì
    成語解釋:
    捫:摸;愧:慚愧。摸著胸口自問,毫慚愧之處。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和夢游春詩一百韻》:“不忍曲作鉤,乍能折為玉。捫心愧畏,騰口有謗讟。”
    298

    名下

    成語拼音:
    míng xià wú xū
    成語解釋:
    原意是名氣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實學。后比喻名不虛傳。
    成語出處: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三卷:“儼如江西景德鎮所燒窯器,瑰瑋可觀,可謂名下虛矣。”
    299

    美玉

    成語拼音:
    měi yù wú xiá
    成語解釋:
    瑕:玉斑。美玉上面沒有一點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的缺點。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他是個嬌滴滴美玉瑕,粉臉生春,云鬢堆鴉。”
    300

    暮夜

    成語拼音:
    mù yè wú zhī
    成語解釋:
    黑夜人知曉。
    成語出處:
    《后漢書 楊震傳》:“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知。’”
    * 第三個字是無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