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揚的成語 (57個)
-
41
蔽美揚惡
- 成語拼音:
- bì měi yáng è
- 成語解釋:
- 蔽:遮蔽。指掩蓋壓抑好的,宣揚傳播壞的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管仲《管子·立政九敗解》:“人君唯貫,聽群徒比周,則群臣朋黨,蔽美揚惡,然則國之情偽,不見于上。”
-
42
焚骨揚灰
- 成語拼音:
- fén gǔ yáng huī
- 成語解釋:
- 燒掉尸骨,揚棄骨灰。形容非常仇視。
- 成語出處:
- 《梁書·侯景傳》:“曝尸于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啖食,焚骨揚灰。”
-
43
分路揚鑣
- 成語拼音:
- fēn lù yáng biāo
- 成語解釋:
- 揚鑣:指驅馬前進。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成語出處:
-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44
焚尸揚灰
- 成語拼音:
- fén shī yáng huī
- 成語解釋:
- 見“焚骨揚灰”。
- 成語出處:
- 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燒坯》:“其母恨禮甚,又詣弄部,請照陶和氣例,凌遲后焚尸揚灰。”
-
45
飛沙揚礫
- 成語拼音:
- fēi shā yáng lì
- 成語解釋:
- 見“飛沙走礫”。
- 成語出處:
- 《宋書·五行志五》:“暴風迅起,從丑上來,須臾轉從子上來,飛沙揚礫。”
-
46
奮武揚威
- 成語拼音:
- fèn wǔ yáng wēi
- 成語解釋:
- 振奮勇氣,施展威風。
- 成語出處:
- 《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姜維]奮武揚威,殺入魏軍之中,左沖右突,魏兵大亂。”
-
47
敷張揚厲
- 成語拼音:
- fū zhāng yáng lì
- 成語解釋:
- 敷:通“鋪”;敷張:鋪陳渲染;揚厲:發揚光大。形容過分講究排場
- 成語出處:
-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詩教》:“文之敷張而揚厲者賦之變體。”
-
48
淈泥揚波
- 成語拼音:
- gǔ ní yáng bō
- 成語解釋:
- 淈:攪濁;揚:掀起。攪混泥漿,掀起波浪。形容人沒有主見,隨大流
- 成語出處:
- 戰國·楚·屈原《楚辭·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
49
鼓舌揚唇
- 成語拼音:
- gǔ shé yáng chún
- 成語解釋:
- 轉動舌頭,張開嘴唇。形容開口說唱。
- 成語出處:
-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揚唇,唱一年家春盡一年家春。”
-
50
海不揚波
- 成語拼音:
- hǎi bù yáng bō
- 成語解釋:
- 比喻太平無事。
- 成語出處: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道不拾遺,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揚波,知中國有圣人。”
-
51
鶴背揚州
- 成語拼音:
- hè bèi yá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南朝梁殷蕓《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為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后以“鶴背揚州”比喻利欲之心。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殷蕓《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為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
52
赫赫揚揚
- 成語拼音:
- hè hè yáng yáng
- 成語解釋:
- 赫赫:顯赫的樣子。①光明盛大的樣子。②形容興旺顯赫。
- 成語出處: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診崇》:“赫赫揚揚,日出東方。”
-
53
滑泥揚波
- 成語拼音:
- huá ní yáng bō
- 成語解釋:
- 謂同流合污,隨俗浮沉。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周燮傳》:“吾既不能隱處巢穴,追綺季之跡,而猶顯然不遠父母之國;斯固以滑泥揚波,同其流矣。”
-
54
救火揚沸
- 成語拼音:
- jiù huǒ yáng fèi
- 成語解釋:
- 沸:開水。比喻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形容情況危急。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序》:“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
-
55
激濁揚清
- 成語拼音:
- jī zhuó yáng qīng
- 成語解釋:
- 激:沖去;抨擊;濁:不干凈的水;清:清澈的水。沖去臟水;使清水涌流。比喻批評過錯;表彰良善;揚善除惡。
- 成語出處:
- 《尸子 君治》:“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
-
56
露才揚己
- 成語拼音:
- lù cái yáng jǐ
- 成語解釋:
- 顯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己。
- 成語出處:
- 漢 班固《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
-
57
露己揚才
- 成語拼音:
- lù jǐ yáng cái
- 成語解釋:
- 見“露才揚己”。
- 成語出處:
- 宋·蘇舜欽《投匭疏》:“若出而求陛下之試,是其人非高蹈者,則皆露己揚才,干時謁進者也。”
* 第三個字是揚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