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余的成語 (55個)
-
41
虎口余生
- 成語拼音:
- hǔ kǒu yú shēng
- 成語解釋:
- 從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經歷極大的危險;僥幸保全了性命。
- 成語出處:
- 唐 劉長卿《按復后歸睦州贈苗侍御》詩:“羊腸留覆轍,虎口脫余生。”
-
42
回旋余地
- 成語拼音:
- huí xuán yú dì
- 成語解釋:
- 指做事或說話給自己留有足夠進退的空間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33回:“無如他被全臺的公憤,逼迫得沒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擲了。”
-
43
積善余慶
- 成語拼音:
- jī shàn yú qìng
- 成語解釋:
-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于子孫。
- 成語出處:
- 《周易 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44
流風余俗
- 成語拼音:
- liú fēng yú sú
- 成語解釋:
- 指遺留的風氣、習俗。
- 成語出處:
- 宋·王安石《虔州學記》:“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風余俗,詠嘆之不息,凡以此也。”
-
45
流風余韻
- 成語拼音:
- liú fēng yú yùn
- 成語解釋:
- 前人流傳下來的風度、情操
- 成語出處:
- 清 方宗誠《序》:“高人逸士之流風余韻,可以廉頑而立懦者。”
-
46
留有余地
- 成語拼音:
- liú yǒu yú dì
- 成語解釋:
- 說話辦事不走極端;留有回旋和變通的余地。
- 成語出處: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68章:“他們顯然具有‘化大事為小事’的用心,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
47
目空余子
- 成語拼音:
- mù kōng yú zǐ
- 成語解釋:
- 眼里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無人”。
- 成語出處:
- 馬南邨《燕山夜話·交友待客之道》:“如果遇到對方有弱點,就更加盛氣凌人,目空余子。”
-
48
目無余子
- 成語拼音:
- mù wú yú zǐ
- 成語解釋:
-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沒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 成語出處:
- 清 梁啟超《新民說》:“目無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
49
破巢余卵
- 成語拼音:
- pò cháo yú lu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破家或被禍后幸存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 夏完淳《〈續幸存錄〉自序》:“破巢余卵,旦夕待命。”
-
50
收合余燼
- 成語拼音:
- shōu hé yú jìn
- 成語解釋:
- 收:收拾,收取;余燼:燒剩的灰燼。比喻殘留的人或物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二年》:“子又不許,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
51
尸居余氣
- 成語拼音:
- shī jū yú qì
- 成語解釋:
- 余氣:最后一口氣。象尸體一樣但還有一口氣,指人將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為。
- 成語出處:
- 《晉書 宣帝紀》:“司馬公尸居余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
-
52
死有余辜
- 成語拼音:
- sǐ yǒu yú gū
- 成語解釋:
- 辜:罪惡。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路溫舒傳》:“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有余辜。”
-
53
死有余僇
- 成語拼音:
- sǐ yǒu yú xié
- 成語解釋:
- 猶死有余辜。
- 成語出處:
- 明·沈德符《野獲編·世宗廢后》:“至殺無辜,如文臣李夢陽、內臣何文鼎輩所奏,真死有余僇。”
-
54
死有余罪
- 成語拼音:
- sǐ yǒu yú zuì
- 成語解釋:
- 猶死有余辜。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平當傳》:“吾居大位,已負素餐之責矣,起受侯印,還臥而死,死有余罪。”
-
55
死有余責
- 成語拼音:
- sǐ yǒu yú zé
- 成語解釋:
- 猶死有余辜。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哀帝紀》:“幸得充位宰相,不能進賢退不肖,以此負國,死有余責。”
* 第三個字是余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