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之的成語 (1617個)

    141

    白頭

    成語拼音:
    bái tóu zhī tàn
    成語解釋:
    指婦女被遺棄而作晚景凄涼嘆。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見棄,使妾有白頭嘆。”
    142

    不腆

    成語拼音:
    bù tiǎn zhī yí
    成語解釋:
    腆:豐厚;儀:禮物。不豐厚的禮物。舊時送禮的謙辭。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淹,居則具一日積,行則備一夕衛。”
    143

    不祧

    成語拼音:
    bù tiāo zhī zǔ
    成語解釋:
    祧:古代帝王的遠祖的祠堂。不遷入祧廟的祖先。比喻創立某種事業而受到尊崇的人。
    成語出處:
    清 吳喬《答萬季野詩問》:“而不知全無自己,以病為藥也。然在今日,遂為不祧祖,何也?”
    144

    不祧

    成語拼音:
    bù tiāo zhī zōng
    成語解釋:
    不遷入祧廟的祖先。比喻創立某種事業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
    成語出處:
    清 黎庶昌《序》:“曾文正公略師班氏,其文規恢閎闊,遂崒然直嚌兩漢,況進于此者邪?故今斷以馬、班、韓、歐為百世不祧宗云。”
    145

    白屋

    成語拼音:
    bái wū zhī shì
    成語解釋:
    指貧寒的士人。
    成語出處:
    漢 王充《論衡 語增》:“周公執贄下白屋士。”
    146

    霸王

    成語拼音:
    bà wáng zhī zī
    成語解釋:
    資:憑借。爭霸稱王的資本
    成語出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無事則民勤于耕稼,以廣軍儲;有事則民習于弓矢,以蒞武事。此真霸王資也。閉關自守,又何憂乎?”
    147

    不祥

    成語拼音:
    bù xiáng zhī zhào
    成語解釋:
    祥:吉利;兆:預兆;苗頭。不吉利的預兆。古代人迷信;燒龜甲根據其裂痕的形狀和數量占卜吉兇。也作“不祥征”。
    成語出處:
    后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風流陣》:“時議以為不祥兆,后果有祿山兵亂。”
    148

    包胥

    成語拼音:
    bāo xū zhī kū
    成語解釋:
    包胥:春秋時楚國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別國哀求援兵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
    149

    飽學

    成語拼音:
    bǎo xué zhī shì
    成語解釋:
    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6回:“公等皆飽學士,登此高臺,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勝事乎?”
    150

    不孝

    成語拼音:
    bù xiào zhī zǐ
    成語解釋:
    不孝順的子孫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2回:“不孝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說他不從。”
    151

    不祥

    成語拼音:
    bù xiáng zhī zhēng
    成語解釋:
    征:征兆。指不好的預兆
    成語出處: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恒水上流有一國,國王小夫人生肉胎,大夫人妒,言:‘汝生,不祥征。’即盛以木函,擲恒水中。”
    152

    鮑魚

    成語拼音:
    bào yú zhī cì
    成語解釋:
    賣咸魚的店鋪。魚常腐臭,因以喻惡人所或小人聚集地。亦作“鮑魚
    成語出處:
    《大戴禮記 曾子疾病》:“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室,久而不聞,則與化矣;與小人游,貸乎如入鮑魚次,久而不聞,則與化矣。”王聘珍解詁:“次,若今市亭然。”
    153

    柏舟

    成語拼音:
    bǎi zhōu zhī shì
    成語解釋:
    誓:盟約,諾言。指婦女喪夫后守節不嫁
    成語出處:
    《詩經 鄘風 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衛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誓而弗許,故作是詩以絕。”
    154

    變徵

    成語拼音:
    biàn zhǐ zhī shēng
    成語解釋:
    徵:古代五音一;變徵:指古代七聲音階中的第四音級。指悲涼的音樂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聲,士皆垂淚涕泣。”
    155

    抱柱

    成語拼音:
    bào zhù zhī xìn
    成語解釋:
    后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成語出處: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長干行》詩:“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156

    半子

    成語拼音:
    bàn zǐ zhī yì
    成語解釋:
    半子:女婿。半個兒子的情分
    成語出處:
    《舊唐書·回紇傳》:“昔為兄弟,今為子婿,半子也。”
    157

    奔走

    成語拼音:
    bēn zǒu zhī yǒu
    成語解釋:
    指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 何嵎》:“袁紹慕,私與往來,結為奔走友。”
    158

    不治

    成語拼音:
    bù zhì zhī zhèng
    成語解釋: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成語出處:
    魯迅《偽自由書 電的利弊》:“說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臟及心,已成不治癥,即釋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159

    陳蔡

    成語拼音:
    chén cài zhī è
    成語解釋:
    陳蔡:春秋時期的陳國和蔡國;厄:災難。形容旅途中被生活所困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君子厄于陳蔡間,無上下交也。”
    160

    昭昭

    成語拼音:
    zhāo zhāo zhī yǔ
    成語解釋:
    昭昭:光明;宇:宇宙,指世界。指光明的世界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淮南子·精神訓》:“甘瞑于太霄宅,而覺視于昭昭宇。”
    * 第三個字是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