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東的成語 (30個)
-
21
大江東去
- 成語拼音:
- dà jiāng dōng qù
- 成語解釋:
- 長江的水往東奔流而去。后借用為詞牌名。多表示陳跡消逝,歷史向前發展。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22
福如東海
- 成語拼音:
- fú rú dōng hǎi
- 成語解釋:
- 福氣象東海之水浩瀚無邊;舊時祝頌用語。
- 成語出處: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佳期。從今后,兒孫昌盛,個個赴丹墀。”
-
23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成語拼音:
- fú rú dōng hǎi,shòu bǐ nán shān
- 成語解釋:
- 南山:終南山。比喻人福氣像東海的水一樣浩大,壽命如終南山一樣長久
- 成語出處:
- 明·柯丹邱《荊釵記·慶誕》:“齊祝贊,愿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24
付與東流
- 成語拼音:
- fù yǔ dōng liú
- 成語解釋:
- 付:交給;東流:向東的河流。扔在東流的江河里沖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
- 成語出處:
- 唐·高適《封丘縣》詩:“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付與東流水。”
-
25
付諸東流
- 成語拼音:
- fù zhū dōng liú
- 成語解釋:
- 付:交給;諸:之于;東流:向東流的江河。投入滾滾東流的江河中;一去再不回來。比喻希望落空;前功盡棄。
- 成語出處:
- 清 梁啟超《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而前此勤勞貯蓄所得之結果,遂付諸東流。”
-
26
付之東流
- 成語拼音:
- fù zhī dōng liú
- 成語解釋:
- 扔在東流的水里沖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喪失,前功盡棄,好象隨著流水沖走了一樣。
- 成語出處:
- 唐 高適《封丘縣》詩:“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付與東流水。”
-
27
各奔東西
- 成語拼音:
- gè bēn dōng xī
- 成語解釋:
- 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東西。”
-
28
高臥東山
- 成語拼音:
- gāo wò dōng sh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隱居不仕,生活安閑。
- 成語出處:
- 《晉書·謝安傳》:“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
-
29
盡付東流
- 成語拼音:
- jìn fù dōng liú
- 成語解釋:
- 比喻完全喪失或前功盡棄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9回:“那緣法盡了,往時的情義盡付東流,還要變成了仇怨。”
-
30
角巾東路
- 成語拼音:
- jiǎo jīn dōng lù
- 成語解釋: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意謂辭官退隱,登東歸之路。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
- 成語出處:
- 《晉書·羊祜傳》:“嘗與從弟琇書曰:‘既定邊事,當角巾東路,歸故里,為容棺之墟。’”
* 第三個字是東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