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一的成語 (523個)
-
481
一游一豫
- 成語拼音:
- yī yóu yī yù
- 成語解釋:
- 豫:快樂。游玩快樂。指帝王的游樂生活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
482
一飲一啄
- 成語拼音:
- yī yǐn yī zhuó
- 成語解釋:
- 原指鳥類隨心飲食,后也指人的飲食。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
-
483
一字一板
- 成語拼音:
- yī zì yī bǎn
- 成語解釋:
- 形容說話從容清楚。
- 成語出處:
- 老舍《二馬》:“溫都太太把房錢,吃飯的時間,晚上鎖門的時候,和一切的規矩,都當著伊牧師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
484
一張一弛
- 成語拼音:
- yī zhāng yī chí
- 成語解釋:
- 張:緊張;拉緊弓弦;弛:松弛;放松弓弦。相傳周文王和周武王處理政事像使用弓弩一樣;有拉緊的時候;有放松的時候。用來比喻工作的緊松、生活的勞逸要合理安排;適當地調節。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雜記下》:“張而不馳,文武弗能也;馳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
485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 成語拼音:
- yī zhōu yī fàn,dāng sī lái chù bù yì
- 成語解釋:
- 一口粥,一口飯,都應當想到來得不容易。勸告人們要尊重勞動,愛惜糧食
- 成語出處:
-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
486
一字一句
- 成語拼音:
- yī zì yī jù
- 成語解釋:
- ①每字每句。②形容說話清楚從容。
- 成語出處:
- 林蘭《紅棉襖》:“三嬸子一點一點撕著那發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說:‘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語不進的,寫不上,算不上,工作團咋派上他這個老實疙瘩。’”
-
487
一枝一節
- 成語拼音:
- yī zhī yī jié
- 成語解釋:
- ①本指樹木的枝節。②喻事物之細小部分。
- 成語出處:
- 明·莫是龍《畫說》:“畫樹之竅,只在多曲,雖一枝一節,無有可直者。”
-
488
一肢一節
- 成語拼音:
- yī zhī yī jié
- 成語解釋:
- 見“一肢半節”。
- 成語出處:
- 魯迅《準風月談·感舊以后(上)》:“但也因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觸著的當然也不會少,即使不是整個,也是那里的一肢一節。”
-
489
一字一淚
- 成語拼音:
- yī zì yī lèi
- 成語解釋:
- 一個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淚。形容文字寫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淚”。
- 成語出處:
- 明·李贄《焚書·書答·與焦漪園》:“寫至此,一字一淚,不知當向何人道,當與何人讀,想當照舊剃發歸山去矣!”
-
490
一治一亂
- 成語拼音:
- yī zhì yī luàn
- 成語解釋:
- 治:太平。一段時期太平,一段時期動亂。指治世與亂世相間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
-
491
一坐一起
- 成語拼音:
- yī zuò yī qǐ
- 成語解釋:
- 猶言一舉一動。
- 成語出處:
- 《吳子·論將》:“觀敵之來,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為不及,其見利佯為不知,如此將者,名為智將。”
-
492
有朝一日
- 成語拼音:
- yǒu zhāo yī rì
- 成語解釋:
- 朝:日;天。指將來有一天。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我也勸你不得;有朝一日準備著搭救你塊望夫石。”
-
493
一朝一夕
- 成語拼音:
- yī zhāo yī xī
- 成語解釋:
- 一個早晨;一個傍晚。指很短的時間之內。
- 成語出處:
- 《周易 坤》:“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494
一針一線
- 成語拼音:
- yī zhēn yī xiàn
- 成語解釋:
- 一根針;一條線。比喻極細小的或不值錢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4回:“一針一線,他們也沒得收藏。”
-
495
一字一珠
- 成語拼音:
- yī zì yī zhū
- 成語解釋:
- 形容歌聲婉轉圓潤。也比喻文章優美,辭藻華麗。
- 成語出處:
- 唐 薛能《贈歌者》詩:“一字新聲一顆珠,轉喉疑是擊珊瑚。”
-
496
一則一,二則二
- 成語拼音:
- yī zé yī,èr zé èr
- 成語解釋:
- 形容說話老老實實,毫不含糊。同“一是一,二是二”。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則要你一則一,二則二。”
-
497
自成一格
- 成語拼音:
- zì chéng yī gé
- 成語解釋:
- 指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 成語出處:
- 清 趙翼《甌北詩話 白香山詩》:“香山于古詩律詩中,又多創體,自成一格。”
-
498
自成一家
- 成語拼音:
- zì chéng yī jiā
- 成語解釋:
- 在某種學術、藝術或技術上有獨創的見解或獨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體系和風格。也作“自出一家”。
- 成語出處:
- 唐 劉知幾《史通 載言》:“又詩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風雅比興,非三傳所取。”
-
499
自出一家
- 成語拼音:
- zì chū yī jiā
- 成語解釋:
- 指在某一方面的學問或技術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做法,能自成體系。
- 成語出處:
- 《魏書 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
500
在此一舉
- 成語拼音:
- zài cǐ yī jǔ
- 成語解釋:
- 在:在于,決定于;舉:舉動,行動。指事情的成敗就決定于這一次的行動。
- 成語出處:
- 《史記·項羽本紀》:“國家安危,在此一舉。”
* 第三個字是一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