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跡的成語 (53個)
-
41
避跡藏時
- 成語拼音:
- bì jì cáng shí
- 成語解釋:
- 指逃避時世。
- 成語出處:
- 唐 賈至《微子廟碑頌》:“而君崎嶇險阻,避跡藏時。”
-
42
浮跡浪蹤
- 成語拼音:
- fú jì làng zōng
- 成語解釋:
- 謂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明·陳鐸《山坡羊·怨別》套曲:“一任他浮跡浪蹤,終須是有個相逢。”
-
43
梗跡蓬飄
- 成語拼音:
- gěng jì péng piāo
- 成語解釋:
- 比喻漂泊流離。梗,斷梗;蓬,飛蓬。
- 成語出處:
- 明·范受益《尋親記·相逢》:“梗跡蓬飄,跋踄山川豈憚勞。”
-
44
梗跡萍蹤
- 成語拼音:
- gěng jì píng zōng
- 成語解釋:
- 像斷梗、浮萍在水中一樣蹤跡不定。
- 成語出處:
- 明·單本《蕉帕記·尋春》:“休夸繡虎雕龍,那值時危國破,怎發付梗跡萍蹤。”
-
45
晦跡韜光
- 成語拼音:
- huì jì tāo guāng
- 成語解釋:
- 晦、韜:隱藏;跡:蹤跡;光:指才華。指將自己的才華隱藏起來,不使外露。
- 成語出處:
- 元 王仲元《江兒水 嘆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跡韜光計。”
-
46
寄跡山林
- 成語拼音:
- jì jì shān lín
- 成語解釋:
- 隱居山林間,不過問世事
- 成語出處: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四回:“雖欲寄跡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
47
浪跡浮蹤
- 成語拼音:
- làng jì fú zōng
- 成語解釋:
- 到外漫游,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想當日恨沖沖,亂離間家業空,浪跡浮蹤,水遠山重。”
-
48
浪跡江湖
- 成語拼音:
- làng jì jiāng hú
- 成語解釋:
- 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處。
- 成語出處:
- 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跡江湖。”
-
49
略跡論心
- 成語拼音:
- lüè jì lùn xīn
- 成語解釋:
- 撇開表面的事實而評論其用心。
- 成語出處:
- 清 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上》:“以于立玉、于元薦為亂天下者,亦豈遂為定論乎?略跡而論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國士之風。”
-
50
浪跡萍蹤
- 成語拼音:
- làng jì píng zōng
- 成語解釋:
- 形容蹤跡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樣。
- 成語出處:
- 吳梅《風洞山 埋忠》:“我草澤偷生苦淹留,卻教我浪跡萍蹤向何處投。”
-
51
浪跡天下
- 成語拼音:
- làng jì tiān xià
- 成語解釋:
- 浪跡:到處流浪。到處流浪,足跡遍天下。
- 成語出處:
- 宋 李楙《野客叢書 李白事說者不一》:“為同列者所謗,詔令歸山,遂浪跡天下。”
-
52
浪跡天涯
- 成語拼音:
- làng jì tiān yá
- 成語解釋:
- 浪跡:到處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極遠的地方。到處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無定。
- 成語出處:
- 唐 盧氏《逸史》:“李生告歸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跡江湖。’”
-
53
略跡原情
- 成語拼音:
- lüè jì yuán qíng
- 成語解釋:
- 撇開事實不談,從情理上原諒。
- 成語出處:
- 蘭陵憂患生《京華百二竹枝詞》:“討錢童子亂攔人,略跡原情總為貧。”
* 第二個字是跡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