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言的成語 (300個)

    121

    要道

    成語拼音:
    miào yán yào dào
    成語解釋: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深微的道理。
    成語出處: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宮室之疾,食色之害,宜聽妙要道,以疏神導體。”
    122

    會道

    成語拼音:
    néng yán huì dào
    成語解釋: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這位侄少爺算得能會道。”
    123

    快說

    成語拼音:
    néng yán kuài shuō
    成語解釋:
    見“能快語”。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1回:“原來這李師師是個風塵妓女,見了燕青這表人物,能快說,口舌利便,倒有心看上他。”
    124

    快語

    成語拼音:
    néng yán kuài yǔ
    成語解釋:
    能說會道,詞敏捷爽利。
    成語出處:
    元·高文秀《誶范叔》楔子:“欲遣一文武全備能快語之士,往聘齊國。”
    125

    蘭臭

    成語拼音:
    nán yán lán xiù
    成語解釋:
    :談不上;臭:味;蘭臭:像蘭花一樣的香味。指氣味相投的朋友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其臭如蘭。”
    126

    敏行

    成語拼音:
    nè yán mǐn xíng
    成語解釋:
    :說話謹慎;敏:敏捷。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君子欲訥于而敏于行。”
    127

    巧辯

    成語拼音:
    néng yán qiǎo biàn
    成語解釋:
    形容能說會道,善于辯。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恰才靈壁之戰,項王遣使征布會,布與龍且有隙,稱病不赴,若得能巧辯之士,說他歸降,縱項王馳還……破項王必矣。”
    128

    善辯

    成語拼音:
    néng yán shàn biàn
    成語解釋:
    善:擅長;辯:辯論。形容很會說話;善于辯論;口才好。
    成語出處:
    元 尚仲賢《氣英布》:“若得能巧辯之士,說他歸降。”
    129

    舌辯

    成語拼音:
    néng yán shé biàn
    成語解釋:
    :說,講;辯:辯論。形容很會說話,善于辯論,口才好
    成語出處:
    明·黃元吉《流星馬》第一折:“圣人著小官傳與李道宗,便著差能舌辯,通曉沙漠人說語,你可去說將這匹馬來。”
    130

    善道

    成語拼音:
    néng yán shàn dào
    成語解釋: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由于他絕頂聰明,善于識人,而且能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滿師。”
    131

    我語

    成語拼音:
    nǐ yán wǒ yǔ
    成語解釋:
    :說,講。指人們互相議論或爭論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9回:“二人你我語,一面行走,一面說笑,不覺到了柳葉渚,順著柳堤走來。”
    132

    之隱

    成語拼音:
    nán yán zhī yǐn
    成語解釋:
    :說;隱:隱衷;隱情;藏在內心深處的事。難以說出口的隱衷。
    成語出處:
    清 錢謙益《跋留庵》:“錢氏少為黨魁,晚托禪悅,生平頗多壹郁難之隱。”
    133

    九鼎

    成語拼音:
    piàn yán jiǔ dǐng
    成語解釋: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象征九州。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說話十分守信
    成語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毛遂片九鼎,人重其;季布一諾千金,人服其信。”
    134

    一字

    成語拼音:
    piàn yán yī zì
    成語解釋:
    猶片只字。少量的文字。
    成語出處:
    唐 李邕《兗州曲阜縣孔子廟碑》:“片一字,勸善懲惡,誘進后人,啟明先覺。”
    135

    不搭后語

    成語拼音: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成語解釋:
    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成語出處: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四科長急得前不搭后語地說:‘701,不是我!’”
    136

    不答后語

    成語拼音: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成語解釋:
    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不答后語?”
    137

    八語

    成語拼音:
    qī yán bā yǔ
    成語解釋:
    形容人多語雜。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話,你們七八語,那里還敢理會,實實不曾聽得。”
    138

    措意

    成語拼音:
    qiǎn yán cuò yì
    成語解釋:
    同“遣辭措意”。
    成語出處:
    宋·蘇洵《上歐陽內翰第一書》:“陸贄之文,遣措意,切近的當,有執事之實。”
    139

    寡信

    成語拼音:
    qīng yán guǎ xìn
    成語解釋:
    謂說話輕率而缺少信用。
    成語出處:
    明·賈仲名《升仙夢》第三折:“你不要非真當假,大丈夫出無差,輕寡信休要耍。”
    140

    造語

    成語拼音:
    zuò yán zào yǔ
    成語解釋:
    謂編造虛誕的辭。
    成語出處:
    《莊子·盜跖》:“爾作造語,妄稱文武,冠技術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
    * 第二個字是言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