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衣的成語 (126個)
-
21
白衣蒼狗
- 成語拼音:
- bái yī cāng gǒu
- 成語解釋:
- 蒼:蒼白。浮云像白衣,瞬間變得像蒼狗。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
22
弊衣簞食
- 成語拼音:
- bì yī dān shí
- 成語解釋:
- 破舊的衣服和粗糲的飯食。指生活清苦。
- 成語出處:
- 《周書 儒林傳論》:“其沉默孤微者,亦篤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飾腐儒之姿,達則不過侍講訓胄,窮則終于弊衣簞食。”
-
23
白衣公卿
- 成語拼音:
- bái yī gōng qīng
- 成語解釋:
- 古時指進士。唐代人極看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故推重進士為白衣卿相,是說雖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資望。
- 成語出處: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一 散序進士》:“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24
褒衣緩帶
- 成語拼音:
- bāo yī huǎn dài
- 成語解釋:
- 褒:闊。寬衣大帶。指古代儒生的裝束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劉知畿傳》:“博帶褒衣,革履高冠。”
-
25
暴衣露冠
- 成語拼音:
- bào yī lù guàn
- 成語解釋:
- 日曬衣裳,露濕冠冕。形容奔波勞碌。
- 成語出處:
- 《漢書·燕刺王劉旦傳》:“今宗室子孫,曾無暴衣露冠之勞,裂地而王之,分財而賜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
26
暴衣露蓋
- 成語拼音:
- bào yī lù gài
- 成語解釋:
- 日曬衣裳,露濕車蓋。形容奔波勞碌。
- 成語出處:
- 《史記·蕭相國世家》:“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
27
布衣糲食
- 成語拼音:
- bù yī lì shí
- 成語解釋:
- 見“布衣蔬食”。
- 成語出處:
- 唐·房魯《上節度使書》:“其愧非愧,布衣糲食,僮饑蹇驢也,所以愧者,彼何人也,予何人也。”
-
28
敝衣糲食
- 成語拼音:
- bì yī lì shí
- 成語解釋:
-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頓。
- 成語出處:
- 宋 曾鞏《徐復傳》:“窮閻漏屋,敝衣糲食,或至于不能自給,未嘗動其意也。”
-
29
布衣芒屩
- 成語拼音:
- bù yī máng juē
- 成語解釋:
- 布衣:麻布衣服;芒屩:草鞋。穿布衣和草鞋。指平民百姓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范張雞黍》第四折:“多謝你荊州太守漢循良,舉薦我布衣芒屩到朝堂。”
-
30
布衣黔首
- 成語拼音:
- bù yī qián shǒu
- 成語解釋:
- 布衣:稱呼平民;黔首:戰國及秦代稱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黔首。”
-
31
白衣卿相
- 成語拼音:
- bái yī qīng xiàng
- 成語解釋:
- 古時指進士。唐代人極看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故推重進士為白衣卿相,是說雖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資望。
- 成語出處:
- 宋 柳永《鶴沖天》詞:“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
32
白衣送酒
- 成語拼音:
- bái yī sòng jiǔ
- 成語解釋:
- 穿白衣的人來送酒。指人心想事成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檀鸞《續晉陽秋》:“陶潛九日無酒,出籬邊悵望久耶,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使也。”
-
33
布衣蔬食
- 成語拼音:
- bù yī shū shí
- 成語解釋:
- 蔬食:蔬菜和谷類食物。穿布衣,吃粗糧。形容生活儉樸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毛玠傳》:“玠居顯位,常布衣蔬食,撫育孤兄子甚篤,賞賜以振施貧族,家無所余。”
-
34
弊衣蔬食
- 成語拼音:
- bì yī shū shí
- 成語解釋:
- 破舊的衣服和粗糲的飯食。指生活儉樸。亦作“弊衣簞食”。
- 成語出處:
- 《周書·柳虯傳》:“弊衣蔬食,未嘗到改操。”
-
35
弊衣疏食
- 成語拼音:
- bì yī shū shí
- 成語解釋:
- 破舊的衣著,粗糲的飯食。指生活清苦。
- 成語出處:
- 《周書 柳虬傳》:“弊衣疏食,未嘗改操。”
-
36
布衣韋帶
- 成語拼音:
- bù yī wéi dài
- 成語解釋:
- 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后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于內,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絕息。”
-
37
褒衣危冠
- 成語拼音:
- bāo yī wēi guān
- 成語解釋:
- 褒衣:寬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裝束。指寬袍高帽。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獻酬有容,歌風雅之古辭,斥夷狄之新聲。褒衣危冠,興興如此。”
-
38
斑衣戲彩
- 成語拼音:
- bān yī xì cǎi
- 成語解釋:
- 指身穿彩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后以之為老養父母的孝親典故。
- 成語出處:
- 《北堂書鈔》卷一二九引《孝子傳》言老萊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為嬰兒戲以娛父母。
-
39
彩衣娛親
- 成語拼音:
- cǎi yī yú qīn
- 成語解釋:
-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后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彩衣,嘗取漿上堂,跌仆,因臥地為小兒蹄,或美鳥鳥于親側。”
-
40
顛衣到裳
- 成語拼音:
- diān yī dào shang
- 成語解釋:
- 同“顛倒衣裳”。到,通“倒”。
- 成語出處:
- 漢·揚雄《太玄·上》:“次六。升于堂,顛衣到裳,廷人不慶。”
* 第二個字是衣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