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虎的成語 (97個)
-
41
餓虎見羊
- 成語拼音:
- è hǔ jiàn yáng
- 成語解釋:
- 饑餓的老虎見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一見了,猶如餓虎見羊,不勾大嚼,頃刻吃個干凈。”
-
42
餓虎饑鷹
- 成語拼音:
- è hǔ jī yī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兇殘貪婪。
- 成語出處:
- 《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饑鷹侍中。’”
-
43
餓虎撲食
- 成語拼音:
- è hǔ pū shí
- 成語解釋:
- 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沖去。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雙手使降妖杖丟一個丹鳳朝陽餓虎撲食。”
-
44
餓虎撲羊
- 成語拼音:
- è hǔ pū yáng
- 成語解釋:
-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 成語出處: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么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
45
餓虎擒羊
- 成語拼音:
- è hǔ qín yáng
- 成語解釋:
- 像餓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樣。形容動作迅猛。亦作“餓虎吞羊”、“餓虎撲羊”。
- 成語出處: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回:“兄聽得索郎郎的叉盤聲響,使個‘餓虎擒羊’勢,叫道:‘你敢來么?’”
-
46
餓虎吞羊
- 成語拼音:
- è hǔ tūn yáng
- 成語解釋:
- 饑餓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 成語出處:
- 《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
-
47
餓虎之蹊
- 成語拼音:
- è hǔ zhī xī
- 成語解釋:
- 比喻非常危險的處所。
- 成語出處:
- 《史記·刺客列傳》:“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
-
48
放虎歸山
- 成語拼音:
- fàng hǔ guī shān
- 成語解釋:
- 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縱虎歸山”。
- 成語出處:
- 晉 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聽。”
-
49
伏虎降龍
- 成語拼音:
- fú hǔ xiáng lóng
- 成語解釋:
-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學師父伏虎降龍,跨鸞乘鳳。”
-
50
放虎遺患
- 成語拼音:
- fàng hǔ yí huàn
- 成語解釋:
- 謂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 成語出處:
- 唐·陳子昂《上西蕃邊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獸心,親之則順,疑之則亂……今阻其善,逆其歡心,古人所謂放虎遺患,不可不察。”
-
51
風虎云龍
- 成語拼音:
- fēng hǔ yún lóng
- 成語解釋: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成語出處:
-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詞:“湯武偶相逢,風虎云龍,興王袛在笑談中。”
-
52
放虎自衛
- 成語拼音:
- fàng hǔ zì wèi
- 成語解釋:
- 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比喻利用壞人而自招災禍。
- 成語出處:
- 晉 常璩《華陽國志 公孫述劉二牧志》:“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
53
官虎吏狼
- 成語拼音:
- guān hǔ lì láng
- 成語解釋:
-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貪暴。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
54
畫虎不成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bù chéng
- 成語解釋:
- 畫老虎畫不好(畫得像只狗)。比喻好高騖遠;一無所成;反貽笑柄。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東觀漢記》:“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
55
畫虎不成反類狗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 成語解釋:
- 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轉》:“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
56
畫虎不成反類犬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成反類狗”。
- 成語出處:
- 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
57
畫虎成狗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chéng gǒu
- 成語解釋:
- 畫老虎不成,卻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
58
畫虎畫皮難畫骨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
- 成語解釋:
- 比喻認識一個人容易,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難。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59
畫虎刻鵠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kè hú
- 成語解釋:
- ①比喻好高鶩遠,終無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變了壞事。
- 成語出處:
- 《東觀漢記 馬援傳》:“與兄子嚴敦書曰:‘學龍伯高不就,猶為謹飭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
60
畫虎類犬
- 成語拼音:
- huà hǔ lèi quǎn
- 成語解釋:
- 畫虎畫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 成語出處:
- 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 第二個字是虎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