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知的成語 (95個)

    21

    春秋

    成語拼音:
    bù zhī chūn qiū
    成語解釋:
    道當前是什么季節或局面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朝菌不晦朔,蟪蛄不春秋,此小年也。”
    22

    顛倒

    成語拼音:
    bù zhī diān dǎo
    成語解釋:
    猶言不明事理。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九回:不想這些帶來的官兵,人人亦不顛倒。天色又看看晚了。”
    23

    薡蕫

    成語拼音:
    bù zhī dīng dǒng
    成語解釋:
    薡蕫:草名,質地柔軟可制繩子。比喻不懂事,缺乏
    成語出處:
    《爾雅 釋草》:“莢,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細。不薡蕫者,豈不辨菽麥意乎?”
    24

    端倪

    成語拼音:
    bù zhī duān ní
    成語解釋:
    端倪:頭緒。不頭緒。
    成語出處: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大宗師》:“反復終始,不端倪。”
    25

    大體

    成語拼音:
    bù zhī dà tǐ
    成語解釋:
    道;大體: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從全局出發
    成語出處:
    《舊唐書·田弘正傳》:“時度支使崔倰不大體,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報。”
    26

    底細

    成語拼音:
    bù zhī dǐ xì
    成語解釋:
    道人或事情的內情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7回:“我也不底細。”
    27

    凡幾

    成語拼音:
    bù zhī fán jǐ
    成語解釋:
    凡:總共。不道一共有多少。指同類的事物很多。
    成語出處:
    清 顧炎武《錢糧論上》:“其逃亡或自盡者,又不凡幾也。”
    28

    高低

    成語拼音:
    bù zhī gāo dī
    成語解釋:
    指說話或做事不深淺輕重。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洞賓見了,叫聲好,不高低。”
    29

    貴賤

    成語拼音:
    bù zhī guì jiàn
    成語解釋:
    指不事物的輕重與價值
    成語出處: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84回:“你若說你和我一樣,你就是不貴賤的人了。”
    30

    甘苦

    成語拼音:
    bù zhī gān kǔ
    成語解釋: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還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對前人的艱辛沒有體會。
    成語出處: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甘苦之辨矣。”
    31

    高下

    成語拼音:
    bù zhī gāo xià
    成語解釋:
    指說話做事不輕重。
    成語出處:
    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謝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高下的話兒敢說幺?”
    32

    何許人

    成語拼音:
    bù zhī hé xǔ rén
    成語解釋:
    許:處所。不道是哪里人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逸民傳》:“漢陰老父者,不何許人也。”
    33

    紀極

    成語拼音:
    bù zhī jì jí
    成語解釋:
    紀極:終極,限度。原形容貪得無厭。亦表示極多。
    成語出處:
    《后漢書·楊震傳》:“無厭之心,不紀極。”
    34

    就里

    成語拼音:
    bù zhī jiù lǐ
    成語解釋:
    就里:其中,內情。不道內幕。
    成語出處: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四卷:“你尋思,甚做處,不就里,直恁沖沖怒?”
    35

    進退

    成語拼音:
    bù zhī jìn tuì
    成語解釋:
    道應當前進還是應當后退。比喻無決斷。也形容言語行動沒有分寸。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哀帝紀下》:“恐陛下有過失之譏,賢有小人不進退之禍。”
    36

    利害

    成語拼音:
    bù zhī lì hài
    成語解釋:
    什么為利,什么為害。
    成語出處: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齊物論》:“子不利害,則至人固不利害乎?”
    37

    權變

    成語拼音:
    bù zhī quán biàn
    成語解釋:
    權變:隨機應變。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而改變
    成語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世務》:“故雖有誠信之心,不權變,危亡之道也。”
    38

    其詳

    成語拼音:
    bù zhī qí xiáng
    成語解釋:
    道他的詳細情況。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聞,不其詳。”
    39

    所以

    成語拼音:
    bù zhī suǒ yǐ
    成語解釋:
    所以:所由;原故。不道原故;為什么會是這樣。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成語出處:
    唐 張彥遠《法書要錄 購蘭亭序》:“遽見追呼,不所以。”
    40

    之明

    成語拼音:
    zì zhī zhī míng
    成語解釋:
    自己了解自己這樣的明智。指對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得透徹。明:明智。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人者智也,自者明。”
    * 第二個字是知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