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來的成語 (103個)
-
81
泰來否往
- 成語拼音:
- tài lái pǐ wǎng
- 成語解釋:
- 否、泰:《周易》中的兩個卦名。否:卦不順利;泰:卦順利;極:盡頭。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
- 成語出處:
- 《周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周易 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吳越春秋 勾踐入臣外傳》:“時過于期,否終則泰。”
-
82
沓來麕至
- 成語拼音:
- tà lái yǒu zhì
- 成語解釋:
- 同“沓來踵至”。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匈牙利愛國者噶蘇士傳·匈國之內亂及其原因》:“至難至險之現象,沓來麕至。”
-
83
儻來之物
- 成語拼音:
- tǎng lái zhī wù
- 成語解釋:
- 儻來:偶然、意外得來的。無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應得的財物。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繕性》:“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者也。”
-
84
倘來之物
- 成語拼音:
- tǎng lái zhī wù
- 成語解釋:
- 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應得的東西。同“儻來之物”。
- 成語出處: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這錢財是倘來之物。”
-
85
沓來踵至
- 成語拼音:
- tà lái zhǒng zhì
- 成語解釋:
- 指紛紛到來。亦作“踏來麕至”。
- 成語出處:
- 清林則徐《札南澳鎮飭嚴辦東路販煙外國船只》:“倘敢抗違不遵,即照前札或用炮轟擊,或用火燒,務使創巨痛深,始免沓來踵至。”
-
86
熙來攘往
- 成語拼音:
- xī lái rǎng wǎng
- 成語解釋:
- 熙、攘:喧鬧、紛亂的樣子。人來人往;喧鬧紛雜。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只見這弄堂里面,熙來攘往,轂擊肩摩;那出進的轎子,更覺絡繹不絕。”
-
87
新來乍到
- 成語拼音:
- xīn lái zhà dào
- 成語解釋:
- 剛來到一個新的地方不久。多形容人事關系或風土人情等不熟悉。乍:初、剛。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好大膽丫頭!新來乍到,就恁少條失教的,大刺刺對著主子坐著。”
-
88
遠來的和尚會念經
- 成語拼音:
- yuǎn lái dé hé shàng huì niàn jīng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89
一來二去
- 成語拼音:
- yī lái èr qù
- 成語解釋:
- 指一回又一回,經過一段時間。表示逐漸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8回:“一來二去,眼大心肥,那里還能夠有長進呢?”
-
90
一來二往
- 成語拼音:
- yī lái èr wǎng
- 成語解釋:
- 來來往往次數多
- 成語出處:
- 劉斯奮《白門柳·雞鳴風雨》第一章:“只因路上種種勞苦波折,常需互相照應,一來二往,也就近乎起來。”
-
91
遠來和尚好看經
- 成語拼音:
- 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外地來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視。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2回:“常言道:‘遠來和尚好看經。’妹妹們,不可怠慢,快辦齋來。”
-
92
原來如此
- 成語拼音:
- yuán lái rú cǐ
- 成語解釋:
- 原來:表示發現真實情況。原來是這樣。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原來如此,倒教我們懸了幾日心。”
-
93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 成語拼音:
- yī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
- 成語解釋:
- 形容懶惰成性,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嬌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
-
94
迎來送往
- 成語拼音:
- yíng lái sòng wǎng
- 成語解釋:
- 走的歡送,來的歡迎。形容忙于交際應酬。
- 成語出處:
- 《莊子·山木》:“其送往而迎來,來者勿禁,往者勿止。”
-
95
有來無回
- 成語拼音:
- yǒu lái wú huí
- 成語解釋:
- 只要來了,就回不去。謂徹底被消滅。
- 成語出處: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三:“有這玩藝兒,慢說他‘種殃軍’,他洋爸爸鬼子來,也給他有來無回。”
-
96
由來已久
- 成語拼音:
- yóu lái yǐ jiǔ
- 成語解釋:
- 發生此事,已有很久的原因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
-
97
言來語去
- 成語拼音:
- yán lái yǔ qù
- 成語解釋:
- 指談笑時你一言我一語,彼此應對。
- 成語出處:
- 元·曾瑞《留鞋記》第一折:“他把嬌胭膩粉頻交易,與我言來語去相調戲。”
-
98
有來有往
- 成語拼音:
- yǒu lái yǒu wǎng
- 成語解釋:
- 指對等行動。所指因文而異。
- 成語出處:
- 陶行知《怎樣做小先生》十一:“你既虛心的請教他,他也會虛心的請教你。最好的教育是有來有往。”
-
99
一來一往
- 成語拼音:
- yī lái yī wǎng
- 成語解釋:
- 形容動作的反復或交替。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聾口啞!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亂舞槍遮攔。在那半空中,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時分,未見勝敗。”
-
100
知來藏往
- 成語拼音:
- zhī lái cáng wǎng
- 成語解釋:
- 指對未來有所預見,對已往心中了然。
- 成語出處:
- 《周易 系辭上》:“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 第二個字是來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