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無的成語 (278個)
-
121
渺無人煙
- 成語拼音:
- miǎo wú rén yān
- 成語解釋:
- 一片渺茫,沒有人煙
- 成語出處: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47回:“不上一月,將淮北千里,掃蕩個渺無人煙。”
-
122
渺無人蹤
- 成語拼音:
- miǎo wú rén zōng
- 成語解釋:
- 很少看見人的蹤影,形容空曠寂靜
- 成語出處:
- 王汶石《大木匠》:“田間是靜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靜悄悄的渺無人蹤。”
-
123
目無三尺
- 成語拼音:
- mù wú sān chǐ
- 成語解釋:
- 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
- 成語出處:
- 清·王士禎《居易錄續談》:“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余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
-
124
茫無所知
- 成語拼音:
- máng wú suǒ zhī
- 成語解釋:
- 一點也不知道
- 成語出處:
- 魯迅《書信集 致姚克》:“關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無所知。”
-
125
茫無頭緒
- 成語拼音:
- máng wú tóu xù
- 成語解釋:
- 茫:形容水或其它事物很多;沒有邊際;頭緒:復雜紛亂的事情中的條理。形容一點頭緒也沒有;或事情摸不到邊;不知從何而起。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8回:“這幾天撫臺正為這事茫無頭緒,得了這個信,便傳兩司來商議。”
-
126
目無王法
- 成語拼音:
- mù wú wáng fǎ
- 成語解釋:
- 不把國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為,無法無天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關系朝廷體統,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贖身的價銀來,目無王法已極。”
-
127
目無下塵
- 成語拼音:
- mù wú xià chén
- 成語解釋:
- 下塵:下風,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態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
128
謀無遺策
- 成語拼音:
- móu wú yí cè
- 成語解釋:
- 謂謀劃時沒有遺漏的計策。形容謀劃周密。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鐘會傳》:“蜀之豪帥,面縛歸命,謀無遺策,舉無廢功。”
-
129
謀無遺谞
- 成語拼音:
- móu wú yí ér
- 成語解釋:
- 遺谞:才智不足之處。所設計謀沒有不足之處。形容計謀周密,十分穩妥。
- 成語出處:
- 晉·陸機《辯士論》:“駱統、劉基強諫以補過,謀無遺谞,舉不失策。”
-
130
茫無涯際
- 成語拼音:
- máng wú yá jì
- 成語解釋:
- 遼闊浩渺而無邊際。亦作“茫無邊際”。
- 成語出處:
- 瞿秋白《〈餓鄉紀程〉跋》:“如今幸而見著心海中的燈塔,雖然只赤光一線,依微隱約,總算能勉強辨得出茫無涯際的前程。”
-
131
渺無音信
- 成語拼音:
- miǎo wú yīn xìn
- 成語解釋:
- 指毫無消息
- 成語出處:
- 巴金《發的故事 窗下》:“你不能就這樣渺無音信地丟開了我,讓我孤零零地住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里。”
-
132
渺無音訊
- 成語拼音:
- miǎo wú yīn xùn
- 成語解釋:
- 指毫無消息
- 成語出處:
- 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 新任務》:“太陽下了山,同志們打起燈籠火把,披開一叢叢的荒草搜尋,炮彈還是渺無音訊。”
-
133
目無余子
- 成語拼音:
- mù wú yú zǐ
- 成語解釋:
-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沒有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 成語出處:
- 清 梁啟超《新民說》:“目無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
134
渺無影蹤
- 成語拼音:
- miǎo wú yǐng zōng
- 成語解釋:
- 看不到一點蹤跡和影子
- 成語出處:
- 茅盾《腐蝕 十一月十三日》:“努力追憶昨夜的顛倒迷夢,然而——已經渺無影蹤。”
-
135
門無雜賓
- 成語拼音:
- mén wú zá bīn
- 成語解釋:
- 家中沒有閑雜的人來作客。形容交友謹慎。
- 成語出處:
- 三國 吳 韋昭《吳書》:“不妄交游,門無雜賓。”
-
136
門無雜客
- 成語拼音:
- mén wú zá kè
- 成語解釋:
- 見“門無雜賓”。
- 成語出處:
- 《宋書·袁粲傳》:“居負南郭,時杖策獨游,素寡往來,門無雜客。”
-
137
渺無蹤影
- 成語拼音:
- miǎo wú zōng yǐng
- 成語解釋:
- 看不到一點蹤跡和影子
- 成語出處:
-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霍筠》:“宜春、蕊兒,渺無蹤影。”
-
138
貧無立錐之地
- 成語拼音:
- 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窮得連可以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形容窮困之極。
- 成語出處: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十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則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仟佰,貧者亡(無)立錐之地。”
-
139
貧無置錐
- 成語拼音:
- pín wú zhì zhuī
- 成語解釋:
- 猶言貧無立錐。語本《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 成語出處:
- 語出《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
140
坐無虛席
- 成語拼音:
- zuò wú xū xí
- 成語解釋:
- 座位沒有空著的。多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參加的人很多。
- 成語出處:
- 《太平廣記·龍三·釋玄照》:“他常常愿意講授一千遍《法華經》,以利于他人。在山中開講之后,雖然寒暑無常,山路險惡,但是來聽講的總是坐無虛席。”
* 第二個字是無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