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堂的成語 (30個)
-
21
處堂燕雀
- 成語拼音:
- chǔ táng yàn què
- 成語解釋:
- 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
- 成語出處:
- 《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
22
殿堂樓閣
- 成語拼音:
- diàn táng lóu gé
- 成語解釋:
- 樓閣:兩層以上的房屋。指各種建筑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 成語出處:
- 《晉祠》:“在山上的參天古木中,林立著一百多座殿堂摟閣和亭臺橋榭。”
-
23
登堂入室
- 成語拼音:
- dēng táng rù shì
- 成語解釋:
- 堂:古代宮室的前廳;室:古代宮里的后屋。登上廳堂;再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 成語出處:
- 宋 吳坰《五總志》:“如徐師川、余荀龍、洪玉父昆弟、歐陽元老,皆黃門登堂入室者,實自足以名家。”
-
24
高堂大廈
- 成語拼音:
- gāo táng dà shà
- 成語解釋:
- 見“高樓大廈”。
- 成語出處:
- 元·楊暹《劉行首》第四折:“師父,此處索是幽靜,弟子不戀高堂大廈。”
-
25
烘堂大笑
- 成語拼音:
- hōng táng dà xiào
- 成語解釋:
- 唐代御史有臺院、殿院、察院之分,由臺院一名年資最高者主雜事,謂之“雜端”;凡公堂會食,都不談笑,如雜端先笑,則三院之人隨之大笑,謂之“烘堂”。見唐趙璘《因話錄·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滿屋的人同時大笑。
- 成語出處:
- 唐代御史有臺院、殿院、察院之分,由臺院一名年資最高者主雜事,謂之“雜端”;凡公堂會食,都不談笑,如雜端先笑,則三院之人隨之大笑,謂之“烘堂”。見唐趙璘《因話錄·征》。
-
26
轟堂大笑
- 成語拼音:
- hōng táng dà xiào
- 成語解釋:
- 形容滿屋子的人同時放聲大笑。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三回:“安公子小夫妻以至那些媳婦丫頭們聽了,只管不敢笑,也由不得轟堂大笑起來。”
-
27
肯堂肯構
- 成語拼音:
- kěn táng kěn gòu
- 成語解釋:
- 堂:立堂基;構:蓋屋。原意是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還談得上肯蓋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兒子能繼承父親的事業。
- 成語出處:
- 《尚書 大浩》:“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孔傳:“以作室喻政治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立屋乎?”
-
28
樓堂館所
- 成語拼音:
- lóu táng guǎn suǒ
- 成語解釋:
- 樓:高樓大廈;堂:殿堂;館:賓館;所:處所。泛指一切高檔建筑物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軍隊整頓的任務》:“有的部隊請客送禮,修建樓堂館所。”
-
29
滿堂灌
- 成語拼音:
- mǎn táng guàn
- 成語解釋:
- 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主觀地將眾多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
- 成語出處:
-
30
滿堂紅
- 成語拼音:
- mǎn táng hó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績或到處都很興旺
- 成語出處: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紅紙牌兒在當中,點著幾對滿堂紅。”
* 第二個字是堂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