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事的成語 (113個)

    101

    無補

    成語拼音:
    yú shì wú bǔ
    成語解釋:
    情毫無補益
    成語出處:
    丁玲《風雨中憶蕭紅》:“但徒勞的熱情雖然常常于無補,然在個人仍可得到一種心安。”
    102

    無功

    成語拼音:
    yí shì wú gōng
    成語解釋:
    工作信心不足,就不會有效果。
    成語出處: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更法》:“臣聞之:疑行無成,疑無功。”
    103

    無功,疑行無名

    成語拼音:
    yí shì wú gōng,yí xíng wú míng
    成語解釋:
    疑:疑慮。行動有疑慮就不會成功,做有疑慮就沒有效果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臣聞之:疑無功,疑行無名。”
    104

    遺聞

    成語拼音:
    yì shì yí wén
    成語解釋:
    世人不大知道的跡和傳說。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成語出處:
    劉師培《論說部與文學之關系》:“故單辭只義,軼遺聞,咸筆之于書,以冀流傳久遠。”
    105

    之秋

    成語拼音:
    yǒu shì zhī qiū
    成語解釋:
    指戰爭或多故的年頭。
    成語出處:
    《北史·王羆王軌等傳論》:“王思政驅馳有之秋,慷慨功名之際。”
    106

    制宜

    成語拼音:
    yīn shì zhì yí
    成語解釋:
    因:根據;制:制定;宜:適當。根據不同的情,制定適宜的措施。
    成語出處:
    西漢 班固《漢書 韋賢傳》:“明王之御世也,遭時為法,因制宜。”
    107

    不時

    成語拼音:
    zuò shì bù shí
    成語解釋:
    不時:不合時宜。做違背農時。泛指不合時宜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八年》:“作不時,怨讀言動于民。”
    108

    類情

    成語拼音:
    zhǐ shì lèi qíng
    成語解釋:
    謂闡述理,譬喻情狀。
    成語出處: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然善屬書離辭,指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
    109

    麇集

    成語拼音:
    zhū shì qún jí
    成語解釋:
    麇:成群。許多情集中在一起
    成語出處:
    清·吳躍人《俏皮話》:“一日諸麇集,幾至調排不開。”
    110

    惹非

    成語拼音:
    zhāo shì rě fēi
    成語解釋:
    見“招是惹非”。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五回:“少年驕惰放肆……將來招惹非,敗壞家門。”
    111

    體大

    成語拼音:
    zī shì tǐ dà
    成語解釋:
    這件性質重要,關系重大。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典引》:“茲體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112

    增華

    成語拼音:
    zhǒng shì zēng huá
    成語解釋:
    踵:追隨,繼續。繼續前人的業,并使更加完善美好。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蕭統《序》:“蓋踵其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113

    制宜

    成語拼音:
    zāo shì zhì yí
    成語解釋:
    猶言因制宜。
    成語出處: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世俗歲殊,時變日化,遭制宜,因時而移,舊之非者,何可放焉!”
    * 第二個字是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