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事的成語 (113個)

    41

    不足,壞有余

    成語拼音:
    chéng shì bù zú,huài shì yǒu yú
    成語解釋:
    成:成就;足:足夠。指情不但辦不好,反而把情弄壞。用于指責辦拙劣或故意不讓情辦成的人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5回:“部里書辦們,成不足,壞有余;勝之不武,不勝為笑。”
    42

    闌珊

    成語拼音:
    chūn shì lán shān
    成語解釋:
    闌珊:將盡,將衰。指春天就要過去了
    成語出處:
    元·方伯成《端正好·憶別》套曲:“柳絮綿花飄瓣,又一番春闌珊。”
    43

    面墻

    成語拼音:
    chù shì miàn qiáng
    成語解釋:
    觸:接觸;面墻:面對墻。形容遇像面墻而立,一無所知
    成語出處:
    晉·姚興《重答安成侯嵩》:“吾常近之才,加以多昏塞,觸面墻,不知道理安在。”
    44

    化小,小化無

    成語拼音:
    dà shì huà xiǎo,xiǎo shì huà wú
    成語解釋:
    化:變。經過妥善處理,將大化成小,小變成沒,息寧人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大化為小,小化為無’,方是興旺之家。”
    45

    去矣

    成語拼音:
    dà shì qù yǐ
    成語解釋:
    去:失去。形容情無法挽回了。多指政權喪失,國家滅亡等大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誠用此計,大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大去矣,人之云亡。”
    46

    如神

    成語拼音:
    duàn shì rú shén
    成語解釋:
    斷:判斷。形容判斷情非常準確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五回:“因此人人皆知包公斷如神,各處傳揚。”
    47

    以理

    成語拼音:
    duàn shì yǐ lǐ
    成語解釋:
    斷:判斷;理:道理。根據道理來判斷情的是非曲直
    成語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陳義設法,斷以理。”
    48

    已然

    成語拼音:
    dà shì yǐ rán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49

    傳千里

    成語拼音:
    è shì chuán qiān lǐ
    成語解釋:
    :壞,丑。形容敗壞名譽的很容易傳開來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不出門,惡傳千里。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居,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
    50

    預則立,不預則廢

    成語拼音: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成語解釋:
    預:預先,指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凡豫則立,不豫則廢。”
    51

    豫則立,不豫則廢

    成語拼音: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成語解釋:
    豫:通“預”,先準備。指做任何情,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凡豫則立,不豫則廢。”
    52

    多艱

    成語拼音:
    guó shì duō jiān
    成語解釋:
    國家連續出現重大故。形容國家局勢不安定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7回:“邇者獲罪于天,國多艱,以致胡馬長驅,干戈鼎沸。”
    53

    公辦

    成語拼音:
    gōng shì gōng bàn
    成語解釋:
    公家按公家規定來辦;不徇私情;不講情面。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2回:“卑職也知道罪無可逭,所以帶印在此,情愿納還此職,只求大帥把這件公辦。”
    54

    官辦

    成語拼音:
    guān shì guān bàn
    成語解釋:
    :公。公家的情按照規定的制度辦理。指不徇私情或以制度為借口,毫不通融
    成語出處:
    老舍《上任》:“作官有作官的規矩。他們是棄暗投明,那么,就得官官辦。”
    55

    蜩螗

    成語拼音:
    guó shì tiáo táng
    成語解釋:
    蜩螗:蟬鳴擾人。形容國家處于紛亂不堪的狀態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15回:“但是現在國蜩螗,人心震動,外交失敗,內政不修,正是岌岌可危的時候。”
    56

    不出門,惡傳千里

    成語拼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chuán qiān lǐ
    成語解釋:
    指好不容易被人知道,壞卻傳播得極快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不出門,惡傳千里。’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舍,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
    57

    不出門,惡行千里

    成語拼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
    成語解釋:
    指好不容易被人知道,壞卻傳播得極快。
    成語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紹宗:‘如何是西來意?’紹宗曰:‘好不出門,惡行千里。’”
    58

    成雙

    成語拼音:
    hǎo shì chéng shuāng
    成語解釋:
    指好同時到來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郁四會心一笑,聽他的話,抽足了鴉片,靜待好成雙。”
    59

    多妨

    成語拼音:
    hǎo shì duō fáng
    成語解釋:
    妨:阻礙。好情在實現、成功前常常會經歷許多波折
    成語出處:
    元·吳弘道《梅花引》曲:“驚魂未定,好多妨,堪傷。”
    60

    制宜

    成語拼音:
    zāo shì zhì yí
    成語解釋:
    猶言因制宜。
    成語出處:
    《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世俗歲殊,時變日化,遭制宜,因時而移,舊之非者,何可放焉!”
    * 第二個字是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