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義的成語 (38個)
-
21
背義負恩
- 成語拼音:
- bèi yù fù ēn
- 成語解釋:
- 指背棄道義,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恩德。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 喬琳傳》:“上以其累經重任,頓虧臣節,自受逆命,頗聞譏諧悖慢之言,背義負恩,固不可舍,命斬之。”
-
22
背義負信
- 成語拼音:
- bèi yù fù xìn
- 成語解釋:
- 指背棄道義,不守信用。
- 成語出處:
- 見“背信棄義”。
-
23
背義忘恩
- 成語拼音:
- bèi yù wàng ēn
- 成語解釋:
- 指背棄道義,忘卻恩德。同“背恩忘義”。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義忘恩,更待干罷。”
-
24
道義之交
- 成語拼音:
- dào yì zhī jiāo
- 成語解釋:
- 交:交情,友誼。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8回:“道義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為介介。”
-
25
負義忘恩
- 成語拼音:
- fù yì wàng ēn
- 成語解釋:
-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和好處,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一個個背槽拋糞,一個個負義忘恩。”
-
26
高義薄云
- 成語拼音:
- gāo yì bó yún
- 成語解釋:
-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達的內容很有意義。后形容人很講義氣。
- 成語出處:
- 《宋書 謝靈運傳論》:“賈誼、相如振芳塵于后,英辭潤金石,高義薄云天。”
-
27
高義薄云天
- 成語拼音:
- gāo yì báo yún tiān
- 成語解釋:
- 原指文章表達的內容很有意義。后形容人很講義氣。同“高義薄云”。
- 成語出處:
- 《宋書 謝靈運傳論》:“英辭潤金石,高義薄云天。”
-
28
見義必為
- 成語拼音:
- jiàn yì bì wéi
- 成語解釋:
- 謂看到正義的事情就去做。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
-
29
見義當為
- 成語拼音:
- jiàn yì dāng wéi
- 成語解釋:
- 見“見義必為”。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趙實見義當為,不行邪徑,就加你為吉陽縣令。”
-
30
瘠義肥辭
- 成語拼音:
- jí yì féi cí
- 成語解釋:
- 內容貧乏而辭句堆砌冗長。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風骨》:“捶子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若瘠義肥辭,繁雜失統,則無骨之征也。”
-
31
見義敢為
- 成語拼音:
- jiàn yì gǎn wéi
- 成語解釋:
- 見“見義勇為”。
- 成語出處:
- 宋·曾鞏《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為吏明悟敏捷,見義敢為,不少屈以求合。”
-
32
據義履方
- 成語拼音:
- jù yì lǚ fāng
- 成語解釋:
- 根據正道立身行事。
- 成語出處:
- 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為人據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
33
精義入神
- 成語拼音:
- jing yi ru shen
- 成語解釋:
- 精研事物的微義,達到神妙的境地。
- 成語出處:
- 《周易·系辭下》:“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
34
禮義廉恥
- 成語拼音:
- lǐ yì lián chǐ
- 成語解釋:
- 有禮節;講道義;尚廉潔;知羞恥。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規范。
- 成語出處:
- 管仲《管子 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
35
棄義倍信
- 成語拼音:
- qì yì bèi xìn
- 成語解釋:
- 背離信義。謂不講道義,不守信用。倍,通“背”。
- 成語出處:
- 戰國·趙·荀況《荀子·強國》:“古者禹湯本義務信而天下治,桀紂棄義倍信而天下亂。”
-
36
氣義相投
- 成語拼音:
- qì yì xiāng tóu
- 成語解釋:
- 謂志趣、情誼互相投合。
- 成語出處:
- 金·王若虛《林下四友贊》:“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氣義相投也,故不結而合,既合而歡。”
-
37
仁義道德
- 成語拼音:
- rén yì dào dé
- 成語解釋:
-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38
仗義直言
- 成語拼音:
- zhàng yì zhí yán
- 成語解釋:
- 仗義:主持正義。指伸張正義,說公道話
- 成語出處:
-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回》:“此人姓范名汝為,仗義直言,救民水火。”
* 第二個字是義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