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字結尾的成語 (136個)
-
121
烏焉成馬
- 成語拼音:
- wū yān chéng mǎ
- 成語解釋:
- 指文字因形體相似而轉寫錯誤。
- 成語出處:
- 《周禮 天官 縫人》:“喪,縫棺飾焉漢 鄭玄注:“故書焉為馬,杜子春云'當為焉'。”
-
122
朽索馭馬
- 成語拼音:
- xiǔ suǒ yù mǎ
- 成語解釋:
- 用腐爛的繩索駕馭奔馳的馬。形容傾覆的危險十分嚴重。多含戒懼之意。亦作“腐索御馬。”
- 成語出處:
- 《尚書·五子之歌》:“予臨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
123
心猿意馬
- 成語拼音:
- xīn yuán yì mǎ
- 成語解釋:
-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集 維摩詰經講經文》:“卓定深沉莫測量,心猿意馬罷顛狂。”
-
124
云車風馬
- 成語拼音:
- yún chē fēng mǎ
- 成語解釋:
- 云為車,風為馬。天上神靈的馬
- 成語出處:
- 晉·傅玄《吳夢歌》:“云為車兮風為馬。”
-
125
以毛相馬
- 成語拼音:
- yǐ máo xiāng mǎ
- 成語解釋:
- 根據毛色判斷馬的優劣。比喻從表面上看問題,其所得認識往往與實際不符。
- 成語出處:
-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
-
126
玉堂金馬
- 成語拼音:
- yù táng jīn mǎ
- 成語解釋:
- 玉堂:漢代殿名;金馬:漢代宮門名,也稱“金門”。舊時比喻才學優異而富貴顯達。
- 成語出處:
- 漢·揚雄《解嘲》:“今子幸得遭明圣之世,處不諱之朝,與群賢同行,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
-
127
舟車楫馬
- 成語拼音:
- zhōu chē jí mǎ
- 成語解釋:
- 舟:船;楫:船槳。古時以戰船當車,以船槳當馬。指古代的水戰
- 成語出處:
- 明·張鼎思《瑯琊代醉編·舟車楫馬》:“《太白陰經》云:水戰之具,始自伍員制之以與楚戰,以船為車,以楫為馬。”
-
128
走及奔馬
- 成語拼音:
- zǒu jí bēn mǎ
- 成語解釋:
- 走:跑。跑的速度可及得上馬的奔跑。形容走路飛快
- 成語出處:
- 《周書·達奚武傳》:“震字猛略,少驍勇,便騎射,走及奔馬,臂力過人。”
-
129
作牛作馬
- 成語拼音:
- zuò niú zuò mǎ
- 成語解釋:
- 牛、馬:比喻供人使喚的人。指被當作牛馬驅使
- 成語出處: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韶州云門山爽和尚》:“問‘受施主供養將何報答?’師曰:‘作牛作馬。’”
-
130
泛駕之馬
- 成語拼音:
- fěng jià zhī mǎ
- 成語解釋:
- 泛駕:覆駕,不受駕馭。不受駕馭的馬。比喻敢于創新的英雄人物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夫泛駕之馬,跅馳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
131
臨崖失馬
- 成語拼音:
- lín yá shī mǎ
- 成語解釋:
- 失:遺失,喪失。比喻臨到危險不能及時回頭
- 成語出處:
- 明·沈受先《三元記·錯認》:“我且回程,又不是臨崖失馬,有何勞頓?”
-
132
南船北馬
- 成語拼音:
- nán chuán běi mǎ
- 成語解釋:
- 南方人善于駕船,北方人善于騎馬。指各人均有所長
- 成語出處:
- 唐·孟郊《送從最校書簡南歸》:“北騎達山岳,南帆指江湖。”
-
133
秦瓊賣馬
- 成語拼音:
- qín qióng mài mǎ
- 成語解釋:
- 秦瓊:人名。秦瓊賣掉自己的坐騎。指英雄到了困境
- 成語出處:
-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36回:“秦瓊賣馬,子胥吹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
134
條條大路通羅馬
- 成語拼音:
-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
- 成語解釋:
- 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 成語出處: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五部:“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就打斷了她的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
135
裹糧策馬
- 成語拼音:
- guǒ liáng cè mǎ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136
柳營試馬
- 成語拼音:
- liǔ yíng shì mǎ
- 成語解釋:
- 柳營:軍營。比喻帶兵的將領紀律嚴明
- 成語出處:
* 最后一個字是馬的成語,馬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