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字結尾的成語 (32個)
-
21
蕩然無遺
- 成語拼音:
- dàng rán wú yí
- 成語解釋:
- 蕩:洗滌;蕩然:干凈的樣子。全都毀壞,消失盡凈。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
- 成語出處:
- 唐·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
-
22
殆無孑遺
- 成語拼音:
- dài wú jié yí
- 成語解釋:
- 殆:幾乎;孑遺:剩余。幾乎沒有一點余剩。
- 成語出處:
- 晉·周祗《與劉裕書諫伐蜀》:“然益土荒殘,野無青草,成都之內,殆無孑遺。”
-
23
洞悉無遺
- 成語拼音:
- dòng xī wú yí
- 成語解釋:
- 洞:深入,透徹;洞悉:知道。對一切觀察得很清楚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倫敦被難記》:“此人之果為誰,及其抵英國后之一舉一動,本使館洞悉無遺。”
-
24
噍類無遺
- 成語拼音:
- jiào lèi wú yí
- 成語解釋:
- 噍類:指活著的人;遺:遺留。沒剩下活著的人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任昉《策梁公九錫文》:“含冤抱痛,噍類靡余。”
-
25
舉如鴻毛,取如拾遺
- 成語拼音:
- 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
- 成語解釋:
- 舉一根羽毛,拾一件東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費氣力。
- 成語出處:
- 《漢書·梅福傳》:“舉秦如鴻毛,拾楚若拾遺。”
-
26
路不拾遺
- 成語拼音:
- lù bù shí yí
- 成語解釋:
-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 成語出處:
- 漢 賈誼《新書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遺,國無獄訟。”
-
27
掃地無遺
- 成語拼音:
- sǎo dì wú yí
- 成語解釋:
- 見“掃地無余”。
- 成語出處:
- 《晉書·惠帝紀》:“魏晉已來之積掃地無遺矣。”
-
28
手澤之遺
- 成語拼音:
- shǒu zé zhī yí
- 成語解釋:
- 手澤:為手汗所沾潤。指先人遺物。
- 成語出處:
- 《禮記 玉藻》:“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
-
29
細大無遺
- 成語拼音:
- xì dà wú yí
- 成語解釋:
- 捐:舍棄。小的大的都不舍棄
- 成語出處:
- 宋·曾鞏《祭亡妻晁氏文》:“我扶我翼,共處窮羈,鋤荒補漏,細大無遺。”
-
30
小學而大遺
- 成語拼音:
- xiǎo xué ér dà yí
- 成語解釋:
- 小:指不知句讀;大:指不解疑難問題;而:轉折連詞,可是;遺:棄。小的方面則要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師說》:“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31
一覽無遺
- 成語拼音:
- yī lǎn wú yí
- 成語解釋:
- 覽:看。遺:遺漏。一眼望去,一切事情都看到了,無一遺漏。亦作“一覽無余”。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
32
易于拾遺
- 成語拼音:
- yì yú shí yí
- 成語解釋:
- 猶易如反掌。
- 成語出處:
- 晉·陸機《五等諸侯論》:“新都襲漢,易于拾遺也。”
* 最后一個字是遺的成語,遺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