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言字結尾的成語 (178個)

    141

    口不擇

    成語拼音:
    kǒu bù zé yán
    成語解釋:
    指情急時說話不能正確用詞表達或指說話隨便
    成語出處:
    《北史 魏艾陵伯子華傳》:“性甚褊急,當其急也,口不擇,手自捶擊。”
    142

    侃侃而

    成語拼音:
    kǎn kǎn ér yán
    成語解釋:
    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成語出處:
    《論語 鄉黨》:“朝,與下大夫,侃侃如也。”
    143

    空臆盡

    成語拼音:
    kōng yì jìn yán
    成語解釋:
    臆:胸。胸中毫無隱藏,把知道的東西全都說出來
    成語出處:
    《新唐書·劉蕡傳》:“今蕡所對,敢空臆盡,漢魏以來,無與蕡比。”
    144

    臨別贈

    成語拼音:
    lín bié zèng yán
    成語解釋:
    分別時贈送勉勵的話或忠告
    成語出處:
    唐 王勃《滕王閣序》:“臨別贈,幸承恩于偉餞。”
    145

    落花無

    成語拼音:
    luò huā wú yán
    成語解釋:
    原來比喻詩的風格典雅。后比喻經受失敗而無怨忿。
    成語出處:
    唐·司空圖《詩品·典雅》:“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人淡如菊。”
    146

    秘而不

    成語拼音:
    mì ér bù yán
    成語解釋:
    見“秘而不露”。
    成語出處:
    晉·干寶《搜神記》第七卷:“騁益憂懼,秘而不。”
    147

    捫虱而

    成語拼音:
    mén shī ér yán
    成語解釋:
    捫:摸。一面用手捉虱子,一面談話。形容不拘細節,隨便談話。亦作“捫虱而談”、“捫虱傾談”。
    成語出處:
    唐·房玄齡《晉書·王猛傳》:“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而,旁若無人。”
    148

    媒妁之

    成語拼音:
    méi shuò zhī yán
    成語解釋:
    媒妁:說合婚姻的人。媒人的介紹。
    成語出處:
    《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鉆穴隙相窺,踰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149

    敏于事,慎于

    成語拼音:
    mǐn yú shì,shèn yú yán
    成語解釋:
    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慎。
    成語出處:
    《論語 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150

    滿紙空

    成語拼音:
    mǎn zhǐ kōng yán
    成語解釋:
    滿紙都是廢話。形容文章空洞,毫無內容。
    成語出處:
    張庸《章太炎先生問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題目,互相研究,滿紙空,何以謂之擾亂治安?”
    151

    情見乎

    成語拼音:
    qíng jiàn hū yán
    成語解釋:
    同“情見乎辭”。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謂為信然”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時,情見乎,志氣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152

    千里結

    成語拼音:
    qiān lǐ jié yán
    成語解釋:
    謂與遠方朋友相約之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獨行傳·范式》:“母曰:‘三年之別,千里結,爾何相信之審邪?”
    153

    三夫之

    成語拼音:
    sān fū zhī yán
    成語解釋:
    泛指經過多人傳播的流。語本《戰國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
    成語出處:
    《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
    154

    十里無真

    成語拼音:
    shí lǐ wú zhēn yán
    成語解釋:
    遠處傳來的消息不可輕信
    成語出處:
    黎汝青《葉秋紅》:“十里無真,總是越傳越玄。”
    155

    拭面容

    成語拼音:
    shì miàn róng yán
    成語解釋:
    拭:擦;拭面:擦去別人吐在自己臉上的唾沫;容:聽取別人意見。泛指接受別人的批評,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婦人輕喪武夫功,先軫當時怒氣沖,拭面容無慍意,方知嗣伯屬襄公。”
    156

    事無不可對人

    成語拼音:
    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
    成語解釋:
    :說。沒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公開
    成語出處:
    《宋史·司馬光傳》:“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者。”
    157

    同日而

    成語拼音:
    tóng rì ér yán
    成語解釋:
    同“同日而論”。
    成語出處:
    《晉書·郗鑒傳》:“及愍懷太子之廢,可謂柔而有正。武秋失節之士,何可同日而!”
    158

    徒托空

    成語拼音:
    tú tuō kōng yán
    成語解釋: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話。指只講空話,而不實行。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載之空,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159

    退有后

    成語拼音:
    tuì yǒu hòu yán
    成語解釋:
    當面順從答應,背后進行非議。
    成語出處:
    《尚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后。”
    160

    無稽之

    成語拼音:
    wú jī zhī yán
    成語解釋:
    沒有根據、無從查證的話。
    成語出處:
    《尚書·大禹謨》:“無稽之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 最后一個字是言的成語,言字結尾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