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舌字結尾的成語 (127個)

    41

    枉口嚼

    成語拼音:
    wǎng kǒu jiáo shé
    成語解釋:
    見“枉口拔”。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9卷:“我把你這枉口嚼的,不要慌!”
    42

    枉口誑

    成語拼音:
    wǎng kǒu kuáng shé
    成語解釋:
    見“枉口拔”。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97回:“那張氏穿針兒枉口誑,陷害無辜。”
    43

    搖唇鼓

    成語拼音:
    yáo chún gǔ shé
    成語解釋:
    :嚼頭;指詭辨。搖動嘴唇;鼓動頭。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游說。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擅生是非。”
    44

    搖唇弄

    成語拼音:
    yáo chún nòng shé
    成語解釋:
    耍嘴皮,嚼頭。形容耍弄嘴皮進行挑撥煽動
    成語出處: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100回:“你休要搖唇弄,你紀大太爺是安善良民,守分百姓,豈可同賊人為伍?”
    45

    搖首吐

    成語拼音:
    yáo shǒu tǔ shé
    成語解釋:
    搖著頭,咬住頭。形容驚訝或害怕得說不出話來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良久,乃搖首吐道:‘長公子太不良了。’”
    46

    搖首咋

    成語拼音:
    yáo shǒu zhà shé
    成語解釋:
    咋:咬住。搖著頭,咬住頭。形容驚訝或害怕得說不出話來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6卷:“莫說顧夫人是個女娘家,就險些兒嚇得死了,便是一家人在那里守尸的,那一個不搖首咋。”
    47

    搖吻鼓

    成語拼音:
    yáo wěn gǔ shé
    成語解釋:
    耍嘴皮,嚼頭。形容耍弄嘴皮進行挑撥煽動,泛指賣弄口才
    成語出處:
    宋·陳亮《辯士傳序》:“一時鮮廉寡恥之徒往來乎其間,搖吻鼓,劫之以勢,誘之以利。”
    48

    搖嘴掉

    成語拼音:
    yáo zuǐ diào shé
    成語解釋:
    猶搖唇鼓
    成語出處: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得鶯鶯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禍。不共你搖嘴掉,不共你斗爭斗合。”
    49

    油嘴狗

    成語拼音:
    yóu zuǐ gǒu shé
    成語解釋:
    抹了油的嘴,像狗一樣的頭。形容說話油滑,內容低劣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你會唱的甚么好成樣的套數兒,左右是幾句,東溝窩,西溝灞,油嘴狗,不上紙筆的。”
    50

    張嘴結

    成語拼音:
    zhāng zuǐ jié shé
    成語解釋:
    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害怕或驚愕
    成語出處:
    茹志鵑《里程》:“三娘這陣連珠炮,說得老劉張嘴結,不知怎么辯白是好……”
    51

    咂嘴咂

    成語拼音:
    zā zuǐ zā shé
    成語解釋:
    見“咂嘴弄”。
    成語出處: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二:“菜上來了,老頭兒咂嘴咂地夸獎這菜的滋味。”
    52

    搬唇遞

    成語拼音:
    bān chún dì shé
    成語解釋:
    挑拔是非。
    成語出處:
    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這個兩頭白面,搬唇遞的歹弟子孩兒。”
    53

    辯口利

    成語拼音:
    biàn kǒu lì cí
    成語解釋:
    指能言善辯,伶牙利嘴。
    成語出處:
    漢 王充《論衡 物勢》:“亦或辯口利,辭喻橫出為勝。”
    54

    笨口拙

    成語拼音:
    bèn kǒu zhuō shé
    成語解釋:
    沒有口才,不善言談
    成語出處:
    秦兆陽《在田野上前進》第一章:“部隊作風,說話又尖又硬,絲毫不留情面,又滿有一套理論,笨口拙的大老粗。”
    55

    笨嘴拙

    成語拼音:
    bèn zuǐ zhuō shé
    成語解釋: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辭。也作“笨口拙”。
    成語出處:
    楊朔《石油城》:“劉公之低著頭,用大手搓著大腿,挺為難地說:‘我這個人,笨嘴拙的,談什么呢?’”
    56

    赤口白

    成語拼音:
    chì kǒu bái shé
    成語解釋:
    赤:火紅色。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
    成語出處:
    唐 盧仝《月蝕》詩:“鳥為居停主人不覺察,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毒蟲頭上卻吃月,不啄殺。
    57

    赤口毒

    成語拼音:
    chì kǒu dú shé
    成語解釋:
    赤:火紅色。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
    成語出處:
    唐 盧仝《月蝕》詩:“月蝕鳥宮十三度,鳥為居停主人不覺察,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毒頭上吃卻月,不啄殺。”
    58

    鴟鸮弄

    成語拼音:
    chī xiāo nòng shé
    成語解釋:
    鴟鸮:貓頭鷹一類的鳥,比喻小人。鴟鸮賣弄口。比喻小人撥弄是非,得以逞強。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枉了你揚威耀武,盡忠竭節,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鸮弄,烏鴉展翅,強配鸞凰。
    59

    杜口絕

    成語拼音:
    dù kǒu jué shé
    成語解釋:
    杜口:閉口不言;絕:不說話。閉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或指十分害怕
    成語出處:
    漢·焦贛《易林·否之簨》:“杜口絕,言為禍母。”
    60

    掉三寸

    成語拼音:
    diào sān cùn shé
    成語解釋:
    掉:擺動,搖。玩弄口。多指進行游說。
    成語出處:
    《史記 淮陰侯列傳》:“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下齊七十余城。”
    * 最后一個字是舌的成語,舌字結尾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