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字結尾的成語 (74個)
-
41
血盆大口
- 成語拼音:
- xuè pén dà kǒu
- 成語解釋:
- 指野獸兇殘吞噬的大嘴。也比喻剝削者、侵略者蠶食鯨吞的巨大胃口。
- 成語出處:
- 唐 變文《葉凈能詩》:“眼如懸鏡,口若血盆,毒氣成云。”
-
42
嘵音瘏口
- 成語拼音:
- xiāo yīn kōng kǒu
- 成語解釋:
- “嘵”念xiāo;“瘏”念tú。猶言舌敝唇焦。形容說話之多,費盡口舌。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本館第一百冊祝辭》:“雖然,菲封不棄,敝帚自珍,嘵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勞,不欲泯沒。”
-
43
養家活口
- 成語拼音:
- yǎng jiā huó kǒu
- 成語解釋:
- 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那些書吏衙役,都是花了錢買著糧道的衙門,那個不想發財?俱要養家活口。”
-
44
養家糊口
- 成語拼音:
- yǎng jiā hú kǒu
- 成語解釋:
- 謂勉強養活家人,使不餓肚。
- 成語出處: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15回:“養家糊口,個個皆然。”
-
45
贊不容口
- 成語拼音:
- zàn bù róng kǒu
- 成語解釋:
- 贊:稱贊。贊美的話嘴里已容納不下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39回:“圣公待其書完,接過諷詠,覺情文交至,于無可形容處形容出來,與歷來名人所題另是一付杼軸,不禁贊不容口。”
-
46
縱理入口
- 成語拼音:
- zòng lǐ rù kǒu
- 成語解釋:
- 縱理:嘴兩角的橫紋。迷信說法,認為嘴兩角的橫紋進入口里,是餓死的相貌
- 成語出處:
- 漢·司馬遷《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許負指其口曰:‘有縱理入口,此餓死法也。’”
-
47
自投虎口
- 成語拼音:
- zì tóu hǔ kǒu
- 成語解釋:
- 投:進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險的處所。比喻自己進入危險的場所送死
- 成語出處:
- 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20回:“這薛剛真正膽大包天,不想生法報仇,反來祭掃鐵丘墳,是自投虎口。”
-
48
讒慝之口
- 成語拼音:
- chán tè zhī kǒu
- 成語解釋:
- 讒:說別人壞話;慝:邪惡。進讒言的惡人的嘴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愿以間執讒慝之口。”
-
49
飯來張口
- 成語拼音:
- fàn lái zhāng kǒu
- 成語解釋:
- 指吃現成飯而不勞動
- 成語出處:
- 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
50
反咬一口
- 成語拼音:
- fǎn yǎo yī kǒu
- 成語解釋:
- 原指沒有抓住獸類,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責的人強詞奪理反過來攻擊指責他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9回:“拿奸拿雙,拿不住雙,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
51
甘冒虎口
- 成語拼音:
- gān mào hǔ kǒu
- 成語解釋:
- 謂甘愿冒著生命危險。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裴松之注引晉·孫盛曰:“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于所事,慮不存己。”
-
52
闔門百口
- 成語拼音:
- hé mén bǎi kǒu
- 成語解釋:
- 指全家所有人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趙岐傳》:“我北海孫賓石,闔門百口,勢能相濟。”
-
53
河門海口
- 成語拼音:
- hé mén hǎi kǒu
- 成語解釋:
- 比喻說大話。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午時牌》第二折:“你忒河門海口,不要我揀好的,我不道的揀好的去哩。”
-
54
河目海口
- 成語拼音:
- hé mù hǎi kǒu
- 成語解釋:
- 河目:形狀像河一樣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長;海口:像大海一樣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 成語出處:
- 《詩經 大雅 生民》:“后稷呱矣。”唐 孔穎達疏:“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龍顏之類。”
-
55
箭穿雁口
- 成語拼音:
- jiàn chuān yàn kǒu
- 成語解釋:
- 箭:弓箭;穿:通過,穿通。比喻閉嘴不出聲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漢宮秋》:“似箭穿雁口,沒個人敢咳嗽。”
-
56
街頭巷口
- 成語拼音:
- jiē tóu xiàng kǒu
- 成語解釋:
- 巷:胡同。指大街小巷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以販賣書報盛極一時的各街頭巷口的小書攤也完全改變模樣。”
-
57
錦心繡口
- 成語拼音:
- jǐn xīn xiù kǒu
- 成語解釋:
- 錦、繡:精美艷麗的絲織品。心里口中都像錦繡一樣的絢麗多彩。形容文思巧妙;滿腹文章;詞藻華麗;才華橫溢。
- 成語出處:
- 唐 柳宗元《乞巧文》:“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宮沉羽振,笙簧觸手。”
-
58
膾炙人口
- 成語拼音:
- kuài zhì rén kǒu
- 成語解釋:
- 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鮮美;使人愛吃。
- 成語出處: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敘不遇》:“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
59
驢唇不對馬口
- 成語拼音:
-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
- 成語解釋:
-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4回:“稍一疏神,便說的驢唇不對馬口,那還有什么趣味呢!”
-
60
拉家帶口
- 成語拼音:
- lā jiā dài kǒu
- 成語解釋:
- 帶著一家大小(多指受家屬的拖累)。
- 成語出處:
- 苗培時《礦山烈火》:“老李,我真再也沒法過下去了,拉家帶口的,可比不了那些光棍們好混。”
* 最后一個字是口的成語,口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