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開頭的成語 (63個)
-
41
道頭會尾
- 成語拼音:
- dào tóu huì wěi
- 成語解釋:
- 見“道頭知尾”。
- 成語出處:
- 《五燈會元·芭蕉清禪師法嗣·承天辭確禪師》:“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道頭會尾,舉意知心。’”
-
42
道聽途說
- 成語拼音:
- dào tīng tú shuō
- 成語解釋:
- 道、途:路。路上聽說來的;又在路上傳播。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沒有根據的消息。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道聽而涂(途)說,德之棄也。”
-
43
道微德薄
- 成語拼音:
- dào wēi dé báo
- 成語解釋:
- 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謙辭。
- 成語出處:
- 《古今小說·月明和尚度柳翠》:“貧僧道微德薄,不堪為師。”
-
44
道無拾遺
- 成語拼音:
- dào wú shí yí
- 成語解釋:
- 同“道不拾遺”。
- 成語出處:
- 《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商賈重寶,單車露宿,牛馬放牧,道無拾遺。”
-
45
道西說東
- 成語拼音:
- dào xī shuō dōng
- 成語解釋:
- 謂亂加談論。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集·茶酒論》:“阿你兩個,何用匆匆?阿誰許你,各擬論功!言詞相毀,道西說東。”
-
46
道遠知驥
- 成語拼音:
- dào yuǎn zhī jì
- 成語解釋:
- 路遠才知道馬的好壞。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
47
道義之交
- 成語拼音:
- dào yì zhī jiāo
- 成語解釋:
- 交:交情,友誼。有道德有正義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8回:“道義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為介介。”
-
48
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 成語拼音:
-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
- 成語解釋:
- 驥:良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鑒別賢才。比喻經過長久的磨練,才能看出人的優劣。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
49
道在屎溺
- 成語拼音:
- dào zài shǐ nì
- 成語解釋:
- 喻道之無所不在。
- 成語出處:
- 《莊子·知北游》:“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
50
道不拾遺
- 成語拼音:
- dào bù shí yí
- 成語解釋:
- 遺:丟失的東西。東西掉在路上沒有人撿走;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很好。也作“路不拾遺”。
- 成語出處: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
51
道德文章
- 成語拼音:
- dào dé wén zhāng
- 成語解釋:
- 指思想品德和學識學問。
- 成語出處:
- 宋·辛棄疾《漁家傲·為余伯熙察院壽》:“道德文章傳幾世,到君合上三臺位。”
-
52
道而不徑
- 成語拼音:
- dào ér bù jìng
- 成語解釋:
- 道:走路。徑: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險。
- 成語出處:
- 《呂氏春秋·孝行覽》:“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徑,能全支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
-
53
道古稽今,言遠合近
- 成語拼音:
-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
- 成語解釋:
- 道:講;稽:考核;合:契合。談論古時的事要結合今天的實際,說遠處的事要結合眼前的事
- 成語出處:
- 漢·桓寬《鹽鐵論·論災》:“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
54
道高魔重
- 成語拼音:
- dào gāo mó zhòng
- 成語解釋:
- 形容法力高強。
- 成語出處:
- 陶牧《七夕和儆廬仍用征字韻》:“道高魔重文驅瘧,海涸桑枯路未平。”
-
55
道盡途窮
- 成語拼音:
- dào jìn tú qióng
- 成語解釋:
- 道、途:路。走到路的盡頭。形容無路可走,面臨末日。
- 成語出處:
- 《新五代史 李繼岌傳》:“繼岌徘徊泣下,謂李環曰:‘吾道盡途窮,子當殺我。’”
-
56
道路藉藉
- 成語拼音:
- dào lù jí jí
- 成語解釋:
- 藉藉:雜亂眾多的樣子。形容社會上紛紛互相傳告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5回:“執事胸中方略,非局外人所能窺,而道路藉藉,或謂執事者將循政府之意,而從事于武力解決。”
-
57
道路以目
- 成語拼音:
- dào lù yǐ mù
- 成語解釋:
- 人們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話也不敢說。形容反動統治暴虐;社會上沒有言論自由。
- 成語出處:
- 《國語 周語上》:“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58
道貌岸然
- 成語拼音:
- dào mào àn rán
- 成語解釋:
- 道貌:正經;嚴肅的外貌;岸然:高傲;嚴肅的樣子。形容神態莊重;外貌嚴肅正經。現多用于諷刺故作正經表里不一的偽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 成語出處: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成仙》:“道貌岸然。”
-
59
道三不著兩
- 成語拼音:
-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 成語解釋:
- 道:說話;著:接觸到。說話三句有兩句說不到地方。形容說話不著邊際
- 成語出處: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蘇王文》:“道三不著兩,四下亂倡揚,取得經來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
60
道山學海
- 成語拼音:
- dào shān xué hǎi
- 成語解釋:
- 道、學:學問。學識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學識淵博。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道山學海功非淺,孔思周情文可傳。”
* 第一個字是道的成語,道字開頭的成語,道字開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