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開頭的成語 (199個)
-
161
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 成語拼音:
-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 成語解釋:
- 著:下棋落子,比喻計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
162
三牲五鼎
- 成語拼音:
- sān shēng wǔ dǐng
- 成語解釋:
- 舊時形容祭品豐盛。后來也形容食物美好。
- 成語出處:
- 元 高明《琵琶記 蔡公逼伯喈赴試》:“三牲五鼎供朝夕,須勝似啜菽并飲水。”
-
163
三頭六面
- 成語拼音:
- sān tóu liù miàn
- 成語解釋:
- 謂當著眾人或有關各方之面。
- 成語出處:
- 清·李漁《風箏誤·釋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這邊三頭六面,認將出來,方才曉得是這本新戲。”
-
164
三頭兩緒
- 成語拼音:
- sān tóu liǎng xù
- 成語解釋:
- 形容事務繁雜,不易弄清頭緒。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答張敬夫書》:“則不免將一個心把捉另一個心,外面未有一事時,里面已是三頭兩緒。”
-
165
三頭六證
- 成語拼音:
- sān tóu liù zhèng
- 成語解釋:
- 眾多的人證。
- 成語出處:
- 克非《春潮急》:“心想,橫豎抵死不認帳,只你徐元菊一個人,缺少三頭六證,未見得就給我說死了。”
-
166
三窩兩塊
- 成語拼音:
- sān wō liǎng kuài
- 成語解釋:
- ①謂有多房妻妾。②指眾多的子女。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常言道說得好,三窩兩塊,大婦小妻,一個碗內兩張匙,不是湯著就抹著,如何沒些氣兒。”
-
167
三下五除二
- 成語拼音:
- sān xià wǔ chú èr
- 成語解釋:
- 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及動作干脆利索。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6回:“偶然在家閑一刻,便見他姊妹兩個‘三下五除二’的不離手,‘五畝七分半’的不離口。”
-
168
三月不知肉味
- 成語拼音:
-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 成語解釋:
- 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 成語出處:
- 《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
169
三災八難
- 成語拼音:
- sān zāi bā n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況且自己又三災八難的,好容易懷了一個哥兒,到了六七個月還掉了。”
-
170
三征七辟
- 成語拼音:
- sān zhēng qī bì
- 成語解釋:
- 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薦舉。指朝廷多次征名為官
- 成語出處:
- 《晉書·王褒傳》:“于是隱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
171
三智五猜
- 成語拼音:
- sān zhì wǔ cāi
- 成語解釋:
- 比喻用盡心思,多方猜測。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個十分。”
-
172
三百六十行
- 成語拼音:
- sān bǎi liù shí háng
- 成語解釋:
- 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白兔記 投軍》:“左右的,與我扯起招軍旗,叫街坊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愿投軍者,旗下報名。”
-
173
三茶六禮
- 成語拼音:
- sān chá liù lǐ
- 成語解釋:
- 猶言明媒正娶。我國舊時習俗,娶妻多用茶為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為受茶。六禮,即婚姻據以成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儀式。參閱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四、《儀禮 士昏禮》。
- 成語出處:
- 我國舊時習俗,娶妻多用茶為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為受茶。六禮,即婚姻據以成立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儀式。參閱明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四、《儀禮·士昏禮》。
-
174
三差五錯
- 成語拼音:
- sān chā wǔ cuò
- 成語解釋:
- 泛指差錯。常指意外的事故。
- 成語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錯,那事情就難說了!”
-
175
三迭陽關
- 成語拼音:
- sān dié yáng guān
- 成語解釋:
- 三迭:反復歌唱某一句;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后也比喻離別。
- 成語出處:
- 唐·王維《渭城曲》詩:“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176
三墳五典
- 成語拼音:
- sān fén wǔ diǎn
- 成語解釋:
- 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 成語出處:
- 《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
177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 成語拼音: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 成語出處:
-
178
三告投杼
- 成語拼音:
- sān gào tóu zhù
- 成語解釋:
- 《戰國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
-
179
三緘其口
- 成語拼音:
- sān jiān qí kǒu
- 成語解釋:
- 嘴上貼了三次封條。形容言語非常謹慎;或不開口。緘:封;閉。
- 成語出處:
- 漢 劉向《說蒼 敬慎》:“孔子之周,觀于太廟,右陛之側,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180
三六九等
- 成語拼音:
- sān liù jiǔ děng
- 成語解釋:
- 指等級和類別多,有種種差別。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只不過這會子輸了幾兩銀子,你們就這么三六九等兒的了。”
* 第一個字是三的成語,三字開頭的成語,三字開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