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餓字的成語 (34個)
-
21
餓死事大
- 成語拼音:
- è sǐ shì dà
- 成語解釋:
- 餓死人是件大事
- 成語出處:
- 清 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況貧能病人,餓死事大,不惟利祿之見,盡人難免。”
-
22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 成語拼音:
- è sǐ shì xiǎo,shī jié shì dà
- 成語解釋:
- 失節:原為封建禮教指女子失去貞操,后泛指失去節操。貧困餓死是小事,失節事情就大了。
- 成語出處:
- 《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
23
戤米囤餓殺
- 成語拼音:
- gài mǐ tún è shā
- 成語解釋:
- 戤:依靠;囤:盛糧食的器物。依著米囤挨餓。比喻守財自苦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一卷:“徒然守著他,救不得饑餓。真是戤米囤餓殺了。”
-
24
饑鷹餓虎
- 成語拼音:
- jī yīng è hǔ
- 成語解釋:
- 比喻兇殘貪婪。
- 成語出處:
- 《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饑鷹侍中。’”
-
25
貧嘴餓舌
- 成語拼音:
- pín zuǐ è shé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26
窮酸餓醋
- 成語拼音:
- qióng suān è cù
- 成語解釋:
- 寒酸迂腐的書生
- 成語出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與了一個富家,也不枉了;卻與了這個窮酸餓醋。”
-
27
忍饑挨餓
- 成語拼音:
- rěn jī āi è
- 成語解釋:
- 忍受饑餓。形容極其貧困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114回:“忍饑挨餓進廟殺僧,少水無茶開門揖盜。”
-
28
忍饑受餓
- 成語拼音:
- rěn jī shòu è
- 成語解釋:
- 忍受饑餓。形容生活極其貧困,艱難度日。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饑受餓,為子的富貴榮昌。可憐見看看至死,可來報答你這養育親娘!”
-
29
色中餓鬼
- 成語拼音:
- sè zhōng è guǐ
- 成語解釋:
- 比喻極其貪色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官,四字色中餓鬼。”
-
30
西山餓夫
- 成語拼音:
- xī shān è fū
- 成語解釋:
- 指不食周粟的伯夷與叔齊
- 成語出處:
- 《梁書·劉顯傳》:“之遴嘗聞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則西山餓夫、東土黜士,名啟施于后世。”
-
31
懸羊擊鼓,餓馬提鈴
- 成語拼音:
- xuán yáng jī gǔ,è mǎ tí líng
- 成語解釋:
- 懸:吊掛。把羊吊起來,使羊腳亂動擊鼓;把鈴吊在餓馬的蹄子上發出聲音。古代作戰時使用空營誘惑敵人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俺今夜倒下個空營,著懸羊擊鼓,餓馬提鈴。”
-
32
嚴家餓隸
- 成語拼音:
- yán jiā è l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拘謹的書法風格。語出《晉書·王羲之傳論》:“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 成語出處:
- 語出《晉書·王羲之傳論》:“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
33
野有餓殍
- 成語拼音:
- yě yǒu è piǎo
- 成語解釋:
- 餓殍:餓死的人。郊外有餓死的人。形容戰亂或災后的景象
- 成語出處:
- 唐·陸贄《祭大禹廟文》:“邦無宿儲,野有餓殍。”
-
34
野有餓莩
- 成語拼音:
- yě yǒu è piǎo
- 成語解釋:
- 餓莩:餓死的人。郊外有餓死的人。形容戰亂或災后的景象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民有饑色,野有餓莩。”
* 餓的成語,帶餓字的成語,包含餓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