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面字的成語 (299個)

    101

    不改容

    成語拼音:
    miàn bù gǎi róng
    成語解釋:
    謂臉色不改變。形容遇到危難時,鎮定自若。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吉平不改容,略無懼怯。”
    102

    不改色

    成語拼音:
    miàn bù gǎi sè
    成語解釋:
    :顏;色:顏色。顏容不改變顏色。形容遇到危險時從容鎮靜;毫不畏懼的神態。
    成語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不改色。”
    103

    壁功深

    成語拼音:
    miàn bì gōng shēn
    成語解釋:
    壁:佛家語,指對墻壁默坐靜修。和尚壁靜修,道行很深。比喻某人在某一方造詣很深。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寓止于嵩山少林寺,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104

    北眉南

    成語拼音:
    miàn běi méi nán
    成語解釋:
    謂臉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處不合,各不照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既然是你為我來,須回避,且做個北眉南,你東咱西。”
    105

    壁磨磚

    成語拼音:
    miàn bì mó zhuān
    成語解釋:
    比喻事不能成功。
    成語出處:
    《景德傳燈錄 南岳懷讓禪師》:“開元中有沙門道一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乃取一磚,於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師作什麼?’師曰:‘磨作鏡。’一曰:‘磨磚豈能成鏡邪?’(師曰):‘坐禪豈得作佛邪?’”
    106

    壁虛構

    成語拼音:
    miàn bì xū gòu
    成語解釋:
    對著墻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憑空捏造
    成語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2章:“這位名震一時的北洋派勇將,完全變成了一個壁虛構的神話家。”
    107

    從背言

    成語拼音:
    miàn cóng bèi yán
    成語解釋:
    從:聽從,順從。當順從,背后亂說
    成語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當時皆謂禍不及身,從背言,不以為患。”
    108

    從腹非

    成語拼音:
    miàn cóng fù fēi
    成語解釋:
    從:聽從,順從。表順從,心里反對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語重,何難回頭是岸,萬不可從腹非。”
    109

    從后言

    成語拼音:
    miàn cóng hòu yán
    成語解釋:
    從:聽從,順從。當順從,背后亂說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蔣婉傳》:“人心不同,各如其從后言,古人之所誡也。”
    110

    縛銜璧

    成語拼音:
    miàn fù xián bì
    成語解釋:
    兩手反綁而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請罪。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六年》:“許男縛銜璧,大夫衰绖,士輿櫬。”
    111

    縛輿櫬

    成語拼音:
    miàn fù yú chèn
    成語解釋:
    縛:反綁著手向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輿櫬:把棺材裝在車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請受刑。這是古代君主戰敗投降的儀式。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六年》:“許男縛銜璧,大夫衰經,士輿櫬。”
    112

    紅脖子粗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bó zǐ cū
    成語解釋:
    臉紅脖子變粗。形容因激動、窘迫、發怒或羞漸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成語出處:
    高陽《玉座珠簾》:“皇帝紅脖子粗地大罵言官沽名釣譽,恭王與醇王自恃長親,渺視皇帝,話越說越多,也越離譜了。”
    113

    紅耳赤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語解釋: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怒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頭紅耳赤;子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114

    紅耳熱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ěr rè
    成語解釋:
    見“紅耳赤”。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陌生人,也要紅耳熱的。”
    115

    紅過耳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guò ěr
    成語解釋:
    形容因激動、窘迫、發怒或羞漸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
    116

    紅頸赤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jǐng chì
    成語解釋:
    見“紅耳赤”。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四卷:“倘有不達時務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蕊,那老兒便要紅頸赤,大發喉急。”
    117

    黃肌瘦

    成語拼音:
    miàn huáng jī shòu
    成語解釋:
    :臉;肌:肌肉;代指身體。色發黃;身體消瘦。形容人久病體衰或營養不良的樣子。
    成語出處:
    元 楊梓《霍光鬼諫》:“眼欺縮腮模樣,黃肌瘦形相。”
    118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miàn chì
    成語解釋:
    謂雙方因爭執而變臉。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回:“自蒙泰山錯愛,將令愛嫁事小人……雖不曾生半個兒女,未曾赤,半點相爭。”
    119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miàn lǜ
    成語解釋:
    見“赤”。
    成語出處:
    《廿載繁華夢》第九回:“自己進他門以來,未有半點綠,他不負我,我怎好負他?”
    120

    和心不和

    成語拼音:
    miàn hé xīn bù hé
    成語解釋:
    上很和氣,心里卻有矛盾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六回:“船廠大臣又給他和心不和,將領既不熟悉,兵士又沒感情,他卻忘其所以,大權獨攬,只弄些小聰明,鬧些空意氣。”
    * 面的成語,帶面字的成語,包含面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