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野字的成語 (94個)
-
81
野沒遺賢
- 成語拼音:
- yě méi yí xián
- 成語解釋:
- 見“野無遺賢”。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爺爺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個朝無幸位,野沒遺賢。”
-
82
野人獻曝
- 成語拼音:
- yě rén xiàn pù
- 成語解釋:
- 比喻貢獻的不是珍貴的東西。(向人建議時的客套話)。
- 成語出處:
- 《列子·楊朱》:“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
-
83
野人獻芹
- 成語拼音:
- yě rén xiàn qín
- 成語解釋:
- 把不值錢的芹菜當好東西獻給別人。比喻貢獻的不是有多大價值的東西(多用作送人禮物或建議時的客套話)。
- 成語出處:
- 《列子·楊朱》:“昔人有美戎菽、甘臺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鄉豪取而嘗之,蜇于口,慘于腹。眾哂而怨之,其人大慚。”
-
84
野人獻日
- 成語拼音:
- yě rén xiàn rì
- 成語解釋:
- 同“野人奏曝”。
- 成語出處:
- 唐·歐陽玭《野人獻日賦》
-
85
野人奏曝
- 成語拼音:
- yě rén zòu pù
- 成語解釋:
- 比喻微薄的貢獻。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楊朱》:“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
-
86
野史稗官
- 成語拼音:
- yě shǐ bài guān
- 成語解釋:
- 野史: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稗官:古代其職為搜集街談巷議、風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書。泛稱記載軼聞瑣事的文字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0回:“千秋莫道無金鑒,野史稗官話正長。”
-
87
野無遺才
- 成語拼音:
- yě wú yí cái
- 成語解釋:
- 見“野無遺賢”。
- 成語出處:
- 《魏書·陽尼傳》:“舉賢良,黜不肖,使野無遺才,朝無素餐。”
-
88
野無遺賢
- 成語拼音:
- yě wú yí xián
- 成語解釋:
- 民間沒有被棄置不用的人才。指任人唯賢,人盡其才。
- 成語出處:
- 《尚書 大禹漠》:“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
89
野心勃勃
- 成語拼音:
- yě xīn bó bó
- 成語解釋:
- 野心:指攫取名利、地位、地盤等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野心很大。
- 成語出處:
-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
90
野性難馴
- 成語拼音:
- yě xìng nán xùn
- 成語解釋:
- 馴:順服。動物的野性很難馴服。比喻人很難教導
- 成語出處: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三章:“屢次正義的反抗,決不是所謂‘野性難馴’,相反,他們是有公正合理的民族精神的。”
-
91
野有餓殍
- 成語拼音:
- yě yǒu è piǎo
- 成語解釋:
- 餓殍:餓死的人。郊外有餓死的人。形容戰亂或災后的景象
- 成語出處:
- 唐·陸贄《祭大禹廟文》:“邦無宿儲,野有餓殍。”
-
92
野有餓莩
- 成語拼音:
- yě yǒu è piǎo
- 成語解釋:
- 餓莩:餓死的人。郊外有餓死的人。形容戰亂或災后的景象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民有饑色,野有餓莩。”
-
93
野戰群龍
- 成語拼音:
- yě zhàn qún lóng
- 成語解釋:
- 群龍在郭野大戰。比喻群雄爭天下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傳贊》:“天地閉革,野戰群龍。”
-
94
質而不野
- 成語拼音:
- zhì ér bù yě
- 成語解釋:
- 質:樸素、單純。野:粗俗。質樸而不粗俗。同“質而不俚”。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 班彪傳上》:“然善述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
* 野的成語,帶野字的成語,包含野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