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避字的成語 (80個)
-
21
避坑落井
- 成語拼音:
- bì kēng luò jǐng
- 成語解釋:
- 躲過了坑,又掉進井里。比喻躲過一害,又受一害。
- 成語出處:
- 《晉書 褚翜傳》:“今宜共戮力以備賊,幸無外難,而內自相擊,是避坑落井也。”
-
22
避涼附炎
- 成語拼音:
- bì liáng fù yán
- 成語解釋:
- 謂疏遠避開無權勢者,親熱攀附有權勢者。
- 成語出處:
- 明·朱國楨《涌幢小品》:“母,小人也,避涼附炎,且其性殘虐。”
-
23
避李嫌瓜
- 成語拼音:
- bì lǐ xián guā
- 成語解釋:
- 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
24
避面尹邢
- 成語拼音:
- bì miàn yǐn xíng
- 成語解釋:
- 以之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見面。
- 成語出處:
- 漢武帝同時寵幸尹夫人與邢夫人,詔二人不得相見。尹夫人向武帝請求見邢夫人。相見后,尹夫人“乃低頭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見《史記 外戚世家》。
-
25
避難就易
- 成語拼音:
- bì nán jiù yì
- 成語解釋:
- 避:躲開,回避。避開困難的揀容易的做
- 成語出處:
- 《元史 文宗紀四》:“大都總管劉原仁稱疾,久不視事,及遷同知儲政院事,即就職,僥幸巧宦,避難就易。”
-
26
避難趨易
- 成語拼音:
- bì nán qiù yì
- 成語解釋:
- 指避開困難的而揀容易的做。
- 成語出處:
- 見“避難就易”。
-
27
避溺山隅
- 成語拼音:
- bì nì shān yú
- 成語解釋:
-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遠遠回避。
- 成語出處:
- 漢 司馬相如《美人賦》:“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
-
28
避難逃災
- 成語拼音:
- bì nàn táo zāi
- 成語解釋:
- 避:躲開。逃脫災害侵襲,避免罹難之禍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5回:“爭奈宋江出身微賤,鄆城小吏,犯罪在逃,權居梁山水泊,避難逃災。”
-
29
避強打弱
- 成語拼音:
- bì qiáng dǎ ruò
- 成語解釋:
- 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 成語出處:
- 見“避強擊惰”。
-
30
避強擊惰
- 成語拼音:
- bì qiáng jī duò
- 成語解釋:
- 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 成語出處:
- 唐 元稹《批劉悟謝上表》:“卿宜密運謨猷,明宣號令,避強擊惰,取暴撫羸。”
-
31
避強擊弱
- 成語拼音:
- bì qiáng jī ruò
- 成語解釋:
- 指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打其疲弱的
- 成語出處: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后周世宗顯德二年》:“奔走之間,可以知其虛實強弱,然后避實擊虛,避強擊弱。”
-
32
避其銳氣
- 成語拼音:
- bì qí ruì qì
- 成語解釋:
- 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避開敵人的旺盛氣勢,等敵人疲憊松懈時再狠狠打擊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
33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 成語拼音:
- bì qí ruì qì,jī qí duò guī
- 成語解釋:
- 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
34
避人耳目
- 成語拼音:
- bì rén ěr mù
- 成語解釋:
- 指避免走漏消息。
- 成語出處:
- ?
-
35
避讓賢路
- 成語拼音:
- bì ràng xián lù
- 成語解釋:
- 避讓:辭職的謙詞;賢路:賢才仕進路。辭官退隱,讓有才能的出來做事。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萬石張叔列傳》:“愿歸丞相侯印,乞骸骨歸,避賢者路。”
-
36
避人眼目
- 成語拼音:
- bì rén yǎn mù
- 成語解釋:
- 見“避人耳目”。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卻外面自為避人眼目。”
-
37
避世金馬
- 成語拼音:
- bì shì jīn mǎ
- 成語解釋:
- 避世:逃避世務;金馬:借指宮殿。指身為高官而逃避世務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滑稽列傳》:“陸沉于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廬之下!”
-
38
避世金門
- 成語拼音:
- bì shì jīn mén
- 成語解釋:
- 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 成語出處:
- 見“避世金馬”。
-
39
避世絕俗
- 成語拼音:
- bì shì jué sú
- 成語解釋:
- 避世:隱居不出仕;絕俗:與世間隔絕。脫離現實生活,不和人們往來。形容隱居山林,不與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極處世的態度。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閑暇者之所好也。”《晉書 華軼傳》:“棲情玄遠,確然絕俗。”
-
40
避實擊虛
- 成語拼音:
- bì shí jī xū
- 成語解釋:
- 虛:空虛。避開敵人的主力所在,攻擊其防御薄弱之處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虛實》:“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 避的成語,帶避字的成語,包含避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