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道字的成語 (373個)

    121

    餓殍滿

    成語拼音:
    è piǎo mǎn dào
    成語解釋: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成語出處:
    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122

    餓殍載

    成語拼音:
    è piǎo zài dào
    成語解釋:
    餓殍:餓死的人;載:滿路都是。形容到處都是餓死的人。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德淪喪,法度凌夷,匪黨縱橫,餓殍載。”
    123

    餓莩載

    成語拼音:
    è piǎo zǎi dào
    成語解釋:
    莩:餓死的人。載:滿路。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亦作“餓殍載”、“餓殍滿”。
    成語出處:
    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迨父歿未幾,適當明季,蝗旱不登,餓莩載。”
    124

    二仙傳

    成語拼音:
    èr xiān chuán dào
    成語解釋:
    兩位神仙共同傳授法。比喻兩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成語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56回:“貂鼠皮:‘二仙傳去罷!’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訖。”
    125

    人家

    成語拼音:
    fù dào rén jiā
    成語解釋:
    :婦人應遵守的德規范。指成年女子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4回:“這件事還得與拙夫商量,婦人家,不便十分作主。”
    126

    揚鑣

    成語拼音:
    fēn dào yáng biāo
    成語解釋:
    :路;鑣:馬嚼子;借指為馬;揚鑣:驅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們分別發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成語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127

    齋僧

    成語拼音:
    fèng dào zhāi sēng
    成語解釋:
    奉:信奉;齋僧:供僧人吃飯。指信教行善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鎖白猿》第三折:“我也曾奉齋僧,敬老憐貧,念寡恤孤。”
    128

    反經合

    成語拼音:
    fǎn jīng hé dào
    成語解釋:
    見“反經合義”。
    成語出處:
    明·徐渭《女狀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權;矯詔誅羌,反經合。”
    129

    反其而行之

    成語拼音: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成語解釋:
    反;相反;其:他的;:方法;辦法;行:做;之:它;指事情。采取同對方相反的方法行事。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勸你去做教習,你卻去做學生,未免反其而行之了!”
    130

    逢山開

    成語拼音:
    féng shān kāi dào
    成語解釋:
    形容不畏艱險,在前開路。常與“遇水迭橋”連用。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鴉兵為先鋒,逢山開,遇水疊橋。”
    131

    逢山開,遇水造橋

    成語拼音:
    féng shān kāi dào,yù shuǐ zào qiáo
    成語解釋:
    逢:遭逢,遇見。遇到山則打通路,遇見水則架起橋梁。比喻不畏艱險,打通前進路上的重重障礙
    成語出處: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奉旨出朝,地動山搖,逢山開,遇水造橋。”
    132

    風通

    成語拼音:
    fēng tōng dào huì
    成語解釋:
    風:風俗,風氣;通:通“同”,共同;會:共同。指風俗人情有共同之處
    成語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十二年》:“晉王與君鄰藩,雖山河阻絕,風通會,故來修好,君何怪焉!”
    133

    夫子自

    成語拼音:
    fū zǐ zì dào
    成語解釋:
    指本意是說別人好處,而事實上卻正著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別人,卻正指摘了自己。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子曰:‘君子有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也。’”
    134

    大明

    成語拼音:
    gōng dào dà míng
    成語解釋:
    :公正的原則或理。公正的理得到顯揚,正義得到伸張
    成語出處: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郡中縉紳、耆老、鄰里,公書公呈,一齊并進,公大明。”
    135

    合理

    成語拼音:
    gōng dào hé lǐ
    成語解釋:
    見“公平合理”。
    成語出處:
    西戎《糾紛》:“工要評的公合理,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
    136

    熱腸

    成語拼音:
    gǔ dào rè cháng
    成語解釋:
    指待人真誠、熱情。
    成語出處:
    清 鄒弢《三借廬筆談 余成之》:“同邑余成之,楊蓉裳先生宅相也,古熱腸,頗有任俠氣。”
    137

    自在人心

    成語拼音:
    gōng dào zì zài rén xīn
    成語解釋:
    :公正的理;自:自然。公正的理自然存在于眾人心里
    成語出處:
    陸士諤《續孽海花》第60回:“騎在馬上,自言自語:‘公自在人心,也不枉我的一番心力了。’”
    138

    總在人心

    成語拼音:
    gōng dào zǒng zài rén xīn
    成語解釋:
    :公正的理。公正的理自然存在于眾人心里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0回:“人家聽了,也只有再三勸慰;說什么公總在人心。”
    139

    公公

    成語拼音:
    gōng gōng dào dào
    成語解釋:
    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事情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咱們今兒可要公公的貼一爐子燒餅,要有一個充正經的人。”
    140

    躬耕樂

    成語拼音:
    gōng gēng lè dào
    成語解釋:
    躬:親自;:圣賢之。親自耕種,樂于信守圣賢之。指過隱居生活。
    成語出處:
    《三國志 魏書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胡]昭乃轉居渾山中,躬耕樂,以以經籍自娛。”
    * 道的成語,帶道字的成語,包含道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