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轍字的成語 (53個)
-
41
螳臂當轍
- 成語拼音:
- táng bì dāng zhé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敗。同“螳臂當車”。
- 成語出處:
- 明 蔣一葵《長安客話 斗促織》:“螳臂當轍橫,怒蛙致憑軾。”
-
42
螳臂扼轍
- 成語拼音:
- táng bì è zhé
- 成語解釋:
- 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轍:行車的方向。螳螂舉起臂來阻止車的前進。比喻自不量力
- 成語出處:
-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扼轍耳。”
-
43
同出一轍
- 成語拼音:
- tóng chū yī zhé
- 成語解釋:
- 兩種言論或行為完全一樣。
- 成語出處:
-
44
螳螂拒轍
- 成語拼音:
- táng láng jù zhé
- 成語解釋:
- 猶螳臂當車。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 成語出處:
- 唐 劉知幾《史通 載文》:“乃其申誥誓,降移檄,便稱其智昏菽麥,識昧玄黃,列宅建都若鷦鷯之巢葦,臨戎賈勇猶螳臂之拒轍。此所謂厚顏也。”
-
45
循涂守轍
- 成語拼音:
- xún tú shǒu zhé
- 成語解釋:
- 亦作“循途守轍”。遵守規矩。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涂守轍,猶言循規蹈矩云耳。”
-
46
循途守轍
- 成語拼音:
- xún tú shǒu zhé
- 成語解釋:
- 見“循涂守轍”。
- 成語出處:
- 明·歸有光《與周子和大參》:“今當路一似循途守轍,殊不可解。”
-
47
一改故轍
- 成語拼音:
- yī gǎi gù zhé
- 成語解釋:
- 徹底改變走慣了的老路。指堅決走上新路。
- 成語出處:
-
48
易轍改弦
- 成語拼音:
- yì zhé gǎi xián
- 成語解釋:
- 變更車道,改換琴弦。比喻改變方向、計劃、做法或態度。
- 成語出處:
- 清·王韜《〈火器略說〉后跋》:“若一旦易轍改弦,以其材力聰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見其必遜于西人也哉?”
-
49
造車合轍
- 成語拼音:
- zào chē hé zhé
- 成語解釋:
- 喻主觀同客觀相符合。
- 成語出處:
- 宋·周煇《清波雜志》第五卷:“反觀序《修水集》造車合轍之語,則知持此論舊矣。”
-
50
再蹈覆轍
- 成語拼音:
- zài dǎo fù zhé
- 成語解釋:
- 再:重復;蹈:踩、踏;轍:車跡、道路。重復走翻車的道路,指不接受教訓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抱箭集·第二輯·曼陀羅華》:“這也是一種經驗呢,我們都是年青人,將來還有生育的機會,我們可以不再蹈覆轍了。”
-
51
轍鮒之急
- 成語拼音:
- zhé fù zhī jí
- 成語解釋:
- 轍鮒:陷在干涸車轍中的鯽魚。比喻因厄迫身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篇》:“車轍中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52
轍環天下
- 成語拼音:
- zhé huán tiān xià
- 成語解釋:
- 轍:車輪碾過的痕跡。乘車環游天下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進學解》:“昔者孟柯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干行。”
-
53
轍亂旗靡
- 成語拼音:
- zhé luàn qí mǐ
- 成語解釋:
- 轍:車轍;靡:倒下。車轍錯亂,旗子倒下。形容軍隊潰敗逃竄。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 轍的成語,帶轍字的成語,包含轍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