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負字的成語 (134個)
-
101
披裘負薪
- 成語拼音:
- pī qiú fù xīn
- 成語解釋:
- 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
- 成語出處:
- 東漢·王充《論衡·書虛》:“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
-
102
憑山負海
- 成語拼音:
- píng shān fù hǎi
- 成語解釋:
- 憑:依靠;負:背倚。依憑山巒,背倚大海。形容十分優越的地理條件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2卷:“福州憑山負海,東南都會,富庶之邦。”
-
103
棄甲負弩
- 成語拼音:
- qì jiǎ fù nǔ
- 成語解釋:
- 丟棄鎧甲,背起弓弩。形容戰敗。
- 成語出處: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初見秦》:“乃復悉士卒以攻邯鄲,不能拔也,棄甲負弩,戰竦而卻,天下固已量秦力二矣。”
-
104
千鈞重負
- 成語拼音:
- qiān jūn zhòng fù
- 成語解釋:
- 鈞:古代的重量單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 成語出處:
- 《四川文學》:“探信的匆匆趕回來,說敵人已經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鈞重負,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
105
如牛負重
- 成語拼音:
- rú niú fù zhòng
- 成語解釋:
- 像牛負擔著沉重的東西。比喻負擔很重。
- 成語出處:
- 《佛說四十二章經》:“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
-
106
忍辱負重
- 成語拼音:
- rěn rǔ fù zhòng
- 成語解釋:
- 忍受恥辱;承當重任。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
-
107
如釋重負
- 成語拼音:
- rú shì zhòng fù
- 成語解釋:
- 像放下重擔那樣。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后的輕松愉快。
- 成語出處:
- 《穀梁傳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
108
若釋重負
- 成語拼音:
- ruò shì zhòng fù
- 成語解釋:
- 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后的的輕松愉快。同“如釋重負”。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 高祖紀》:“宜依前典,趨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
-
109
肉袒負荊
- 成語拼音:
- ròu tǎn fù jīng
- 成語解釋:
- 肉袒:光著身子;負荊:背負荊條。赤裸上身,背著荊條請罪,愿受責罰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
110
豕而負涂
- 成語拼音:
- shǐ ér fù tú
- 成語解釋:
- 豕:豬;涂:泥。豬背上有泥。比喻極為污穢
- 成語出處:
- 《周易·睽》:“睽孤,見豕負涂。”王弼注:“豕而負涂,穢莫過焉。”
-
111
勝負兵家常勢
- 成語拼音:
- 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
- 成語解釋:
- 兵家:軍事家;勢:情勢。勝利或失敗是軍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憲宗紀》:“勝負兵家常勢,不可以一將失利,便沮或計。”
-
112
勝負兵家之常
- 成語拼音:
- 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
- 成語解釋:
- 兵家:軍事家。勝利或失敗是軍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1回:“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天下,數敗于羽,后九里山一戰成功,而開四百年基業,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
113
上天不負苦心人
- 成語拼音:
- shà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
- 成語解釋:
- 負:虧欠,辜負。上天不會虧待苦心經營的人。形容埋頭苦干的人最后會成功的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雖然多辛苦了幾次如今卻高高中了個第三,可謂上天不負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論。”
-
114
使蚊負山
- 成語拼音:
- shǐ wén fù shān
- 成語解釋:
- 使:派,令;負:背。派蚊子去背山。比喻力不勝任。
- 成語出處:
- 《莊子·應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
115
徒負虛名
- 成語拼音:
- tú fù xū míng
- 成語解釋:
- 見“徒有虛名”。
- 成語出處:
- 茅盾《子夜》:“我知道趙伯韜肯放款子,就可惜我這‘紅頭火柴’徒負虛名,和這位財神爺竟沒有半面之交!”
-
116
忘恩負義
- 成語拼音:
- wàng ēn fù yì
- 成語解釋:
-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反而做出對不起別人的事。恩:恩惠;負:違背;義:情義。
- 成語出處:
- 元 楊文奎《兒女團圓》:“他怎生忘恩負義?你雪堆兒里扶起他來那。”
-
117
違恩負義
- 成語拼音:
- wéi ēn fù yì
- 成語解釋:
- 違逆自己的恩人,有負其往日情義,使之受到傷害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扶南國傳》:“永不恭從,違恩負義,叛主之愆,天不容載。”
-
118
我負子戴
- 成語拼音:
- wǒ fù zǐ dài
- 成語解釋:
- 謂夫妻同安于貧賤。詳“我黼子佩”。
- 成語出處:
- 漢·揚雄《琴清英》:“天下有道,我黼子佩;天下無道,我負子戴。”
-
119
蚊力負山
- 成語拼音:
- wén lì fù shān
- 成語解釋:
- 以蚊蟲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雖小卻身負重任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應帝王》:“其與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
120
蚊虻負山
- 成語拼音:
- wén méng fù shān
- 成語解釋:
- 蚊虻:吸血的昆蟲。以蚊蟲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弱者擔重任,難以信任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應帝王》:“其與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蚊負山也。”
* 負的成語,帶負字的成語,包含負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