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諸字的成語 (54個)
-
21
銘諸肺腑
- 成語拼音:
- míng zhū fèi fǔ
- 成語解釋:
- 比喻永記不忘。
- 成語出處:
- 宋·王偁《東都事略·富弼傳》:“敢不置之枕席,銘諸肺腑,終老是戒。”
-
22
取諸宮中
- 成語拼音:
- qǔ zhū gōng zhōng
- 成語解釋:
- 《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宮,古代對房屋的通稱。后以“取諸宮中”謂取用于自己家中,極言其便利。
- 成語出處:
- 《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
23
日居月諸
- 成語拼音:
- rì jī yuè zh
- 成語解釋:
- 居:音“積”,語助詞,同“乎”;諸:語助詞。指光陰的流逝。
- 成語出處:
- 《詩·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晉·陶潛《命子》詩:“日居月諸,漸免子孩。”
-
24
如運諸掌
- 成語拼音:
- rú yùn zhū zhǎng
- 成語解釋:
- 象放在手心里擺弄一樣。形容事情辦起來非常容易。
- 成語出處:
- 《列子 楊朱》:“楊朱見梁王,言治天下如運諸掌。”
-
25
如指諸掌
- 成語拼音:
- rú zhǐ zhū zhǎng
- 成語解釋:
- 《論語·八佾》:“或問褅之說。子曰:‘子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諸掌”比喻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 成語出處:
- 《論語·八佾》:“或問褅之說。子曰:‘子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
26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成語拼音: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
- 成語解釋:
- 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組織起來》:“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
-
27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 成語拼音: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 成語出處:
-
28
事后諸葛亮
- 成語拼音:
- shì hòu zhū gé li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后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 成語出處:
-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諸葛亮,決定拉武裝時我就說過,我們不拉出去,郭忠還可以存在,因為引不起小島的注意。”
-
29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 成語拼音:
- 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 成語解釋:
- 諸葛:諸葛亮;走:嚇走;仲達:司馬懿。指人雖死,余威猶在
- 成語出處:
- 傅専《題自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橫卷》詩:“君不聞‘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千古奇事真堪詫。”
-
30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 成語拼音:
- 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
- 成語解釋:
- 指人雖死,余威猶在。同“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 成語出處:
- 《晉書·宣帝紀》:“時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
31
死諸葛走生仲達
- 成語拼音:
- sǐ zhū gé zǒu shēng zhòng dá
- 成語解釋:
- 諸葛:諸葛亮;走:嚇走;仲達:司馬懿。指用死人嚇唬活人
- 成語出處:
- 《晉書·宣帝紀》:“時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
32
失諸交臂
- 成語拼音:
- shī zhū jiāo bì
- 成語解釋:
- 指當面錯過機會。
- 成語出處:
- 見“失之交臂”。
-
33
托諸空言
- 成語拼音:
- tuō zhū kōng yán
- 成語解釋:
- 指寄托所懷于文詞議論。同“托之空言”。
- 成語出處:
- 清·朱珪《序》:“若方將試吏事,則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實,不徒托諸空言也。”
-
34
投諸四裔
- 成語拼音:
- tóu zhū sì yì
- 成語解釋:
- 比喻流放到邊遠的地區。
- 成語出處:
- 《左傳 文公十八年》:“流四兇族,渾敦、窮奇、壽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
-
35
問諸水濱
- 成語拼音:
- wèn zhū shuǐ bīn
- 成語解釋:
- 濱:水邊。比喻不承擔責任或兩者不相干。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四年》:“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
36
挾天子而令諸侯
- 成語拼音:
-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 成語解釋:
- 挾:挾制;諸侯:帝王分封的列國統治者。挾制著皇帝,用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用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后庭,誰能御之?”
-
37
挾天子令諸侯
- 成語拼音:
-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 成語解釋:
- 挾:挾制;諸侯:帝王分封的列國統治者。挾制著皇帝,用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用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 成語出處:
- 元·孔文卿《地藏王證東窗事犯》第一折:“信著個挾天子令諸侯紫綬臣,待損俺守邊塞破敵軍鐵衣郎!”
-
38
挾天子以令諸侯
- 成語拼音:
-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 成語解釋:
- 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 成語出處: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必從,然謂之尊君則不可。”
-
39
形諸筆墨
- 成語拼音:
- xíng zhū bǐ mò
- 成語解釋:
- 形:描寫;諸:“之于”的合音。用筆墨把它寫出來。
- 成語出處:
- 魯迅《的“關”》:“但若形諸筆墨,昭示讀者,自以為得了這作品的魂靈,卻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媽媽。”
-
40
諸惡莫作
- 成語拼音:
- zhū è mò zuò
- 成語解釋:
- 諸惡:各種壞事。佛家語,凡是壞事都不要做。舊時用以勸人行善。
- 成語出處:
- 《大般涅槃經》:“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 諸的成語,帶諸字的成語,包含諸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