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誤字的成語 (29個)
-
21
誤作非為
- 成語拼音:
- wù zuò fēi wéi
- 成語解釋:
- 猶言胡作非為。
- 成語出處:
- 太平天國·洪仁玕《誅妖檄文》:“況爾等為兵為勇之人,多系平日誤作非為,是以借兵勇以為逃死之地。”
-
22
一差二誤
- 成語拼音:
- yī chà èr wù
- 成語解釋:
- 指意外的差錯和失誤。
- 成語出處:
- 《京本通俗小說·快嘴李翠蓮記》:“罷,罷,我兩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誤,被人恥笑。”
-
23
一場誤會
- 成語拼音:
- yī chǎng wù huì
- 成語解釋:
- 指一次錯怪別人
- 成語出處:
- 王朔《人莫予毒》:“單立人和曲強開始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場誤會,但也得問下去。”
-
24
一念之誤
- 成語拼音:
- yī niàn zhī wù
- 成語解釋:
- 見“一念之差”。
- 成語出處:
- 宋·曾慥《類說》卷四十七引《遁齋閑覽·口中芙蕖花香》:“此人前身為尼,誦《法華經》二十年,一念之誤,乃至于此。”
-
25
貽誤軍機
- 成語拼音:
- yí wù jūn jī
- 成語解釋:
- 貽:貽害。耽誤了作戰大事。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 高家本紀三》:“二十一年春正月庚本,以額附科爾沁親王色布騰巴勒珠爾貽誤軍機,褫爵禁錮。”
-
26
一誤再誤
- 成語拼音:
- yī wù zài wù
- 成語解釋:
- 一次錯了;二次又錯。形容不接受教訓;屢犯錯誤。
- 成語出處:
- 《宋史 魏王廷美傳》:“太宗嘗以傳國之意訪之趙普。普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耶?’”
-
27
因循坐誤
- 成語拼音:
- yīn xún zuò wù
- 成語解釋:
- 因循:遲延拖拉;坐誤:坐失。指情況有了變化,還照老一套辦,因而耽誤了事情。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24回:“照這樣因循坐誤,無怪有名的御史韓以高約會了全臺,在宣武門外松筠庵開會。”
-
28
誅故貰誤
- 成語拼音:
- zhū gù shì wù
- 成語解釋:
- 謂嚴懲故意犯罪的人,寬赦無意中犯錯誤的人。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答佞》:“故曰:刑故無小,宥過無大。圣君原心省意,故誅故貰誤。”
-
29
專權誤國
- 成語拼音:
- zhuān quán wù guó
- 成語解釋:
- 專權:獨斷行事。指壞人獨攬大權,貽誤國家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40卷:“此指嚴嵩、嚴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聞其專權誤國……朕當即為處分,卿不可外泄于人。”
* 誤的成語,帶誤字的成語,包含誤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