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論字的成語 (140個)
-
121
一偏之論
- 成語拼音:
- yī piān zhī lùn
- 成語解釋:
- 偏于一面的議論。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答沈叔晦書》:“前日務為學而不觀書,此固一偏之論。”
-
122
迂談闊論
- 成語拼音:
- yū tán kuò lùn
- 成語解釋:
- 猶言高談闊論。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九回:“騶衍等迂談闊論,虛而無實。”
-
123
又作別論
- 成語拼音:
- yòu zuò bié lùn
- 成語解釋:
- 見“又當別論”。
- 成語出處:
- 魯迅《朝花夕拾·五猖會》:“他們既然是五猖,便也無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別論’了。”又《無常》:“這自然是專就我的故鄉而言,若是‘模范縣’里的人民,那當然又作別論。”
-
124
爭長論短
- 成語拼音:
- zhēng cháng lùn duǎn
- 成語解釋:
- 長、短:指是非;優劣。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爭論誰是誰非;誰高誰低。
- 成語出處:
- 宋 柳開《穆夫人墓志銘》:“異性相聚,爭長競短。”
-
125
爭短論長
- 成語拼音:
- zhēng duǎn lùn cháng
- 成語解釋:
- 猶爭長競短。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當下一邊是落難之際,一邊是富厚之家,并不消爭短論長,已自一說一中。”
-
126
爭多論少
- 成語拼音:
- zhēng duō lùn shǎo
- 成語解釋:
- 為得到的多少而爭吵。形容斤斤計較。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五:“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開,還是二位伯伯總管在那里,扶持小兒女大了,但憑胡亂分些便罷,決不敢爭多競少。”
-
127
坐而論道
- 成語拼音:
- zuò ér lùn dào
- 成語解釋:
- 論道:談論道理、學說、主張。坐著談論各種事理。形容脫離實際;空談理論。
- 成語出處:
- 《周禮 考工記序》:“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
-
128
爭斤論兩
- 成語拼音:
- zhēng jīn lùn liǎng
- 成語解釋:
- 指在細枝末節上與人相爭理論
- 成語出處:
-
129
樽酒論文
- 成語拼音:
- zūn jiǔ lùn wén
- 成語解釋:
-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后遂以“樽酒論文”謂一邊喝酒,一邊議論文章。
- 成語出處:
-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
130
尊酒論文
- 成語拼音:
- zūn jiǔ lùn wén
- 成語解釋:
- 尊:通“樽”,古代盛酒器。一邊喝酒,一邊議論文章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渭塘奇遇》第一折:“每常四方賢客,有往來者,我常會于宅第,尊酒論文。”
-
131
鑿空立論
- 成語拼音:
- záo kōng lì lùn
- 成語解釋:
- 鑿空:缺乏根據,牽強附會。比喻本來缺乏根據,卻挖空心思穿鑿附會地作出論斷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朱子全書·學》:“固不可鑿空立論,然讀書有疑有所見,自不容不立論。”
-
132
知人論世
- 成語拼音:
- zhī rén lùn shì
- 成語解釋:
- 原指了解一個人并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現也指鑒別人物的好壞,議論世事的得失。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
133
誅心之論
- 成語拼音:
- zhū xīn zhī lùn
- 成語解釋:
- 誅:懲罰。指不問罪行,只根據其用心以認定罪狀。也指揭穿動機的評論。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0回:“那時他雖滿嘴只說未將剪子帶來,其實只想以手代剪。這個‘撕’字乃誅心之論,如何不切!”
-
134
忠言讜論
- 成語拼音:
- zhōng yán dǎng lùn
- 成語解釋:
- 讜:正直。出言忠誠,立論正直
- 成語出處:
- 宋·宋孝宗《經進東坡文集序》:“故贈太師謚文忠蘇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
-
135
執一而論
- 成語拼音:
- zhí yī ér lùn
- 成語解釋:
- 執一:固執一義,不知變通。只抓住一點或一個方面就進行評論
- 成語出處:
- 清·錢泳《履園叢話·水學·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觀全局,不可執一而論。”
-
136
自有公論
- 成語拼音:
- zì yǒu gōng lùn
- 成語解釋:
- 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眾自然會有評論。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捍庾公呴又問:‘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朝廷自有公論,汝豈可造次?”
-
137
珠玉之論
- 成語拼音:
- zhū yù zhī lùn
- 成語解釋:
- 形容精辟的言論,卓越的見解
- 成語出處:
- 《書言故事·談論類》:“不聆珠玉之論。”
-
138
直言正論
- 成語拼音:
- zhí yán zhèng lùn
- 成語解釋:
- 正直公道的言論。
- 成語出處:
- 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王荊公始用事,公以直言正論折之,不能勝。”
-
139
置之不論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bù lùn
- 成語解釋:
- 置:放著;之:代詞。放在那兒不管
- 成語出處:
- 魯迅《文藝和革命》:“這之前,有時恐怕也有青年潛入宣傳,工人起來暗助,但這些人們大抵已經死掉,或則無從查考了,置之不論。”
-
140
置之弗論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fú lùn
- 成語解釋:
- 置:放著;之:代詞。放在那兒不管
- 成語出處:
- 魯迅《無常》:“鬼神之事,難言之矣,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
* 論的成語,帶論字的成語,包含論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