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舟字的成語 (60個)
-
21
刻舟求劍
- 成語拼音:
- kè zhōu qiú jiàn
- 成語解釋:
-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22
李郭同舟
- 成語拼音:
- lǐ guō tó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后漢書·郭太傳》:“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乃游于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師。后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后因以“李郭同舟”、“李郭同船”比喻知已相處,不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郭太傳》:“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賤……乃游于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師。后歸鄉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
23
李郭仙舟
- 成語拼音:
- lǐ guō xiān zhōu
- 成語解釋:
- 《后漢書·郭太傳》載,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從賓望之,以為神仙,故稱“李郭仙舟”。后常用為友人相親之典。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郭太傳》載,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從賓望之,以為神仙,故稱“李郭仙舟”。
-
24
木已成舟
- 成語拼音:
- mù yǐ chéng zhōu
- 成語解釋:
- 木頭已經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 成語出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
-
25
逆水行舟
- 成語拼音:
- nì shuǐ xíng zhōu
- 成語解釋:
- 逆著水流行船。比喻在前進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難;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纖。”
-
26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 成語拼音:
- nì shuǐ xíng zhōu,bù jìn zé tuì
- 成語解釋:
- 逆:倒,反。比喻學習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難,努力向前
- 成語出處:
- 《懷念劉少奇同志·片斷回憶寄深情》:“他常對工作人員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
27
破釜沉舟
- 成語拼音:
- pò fǔ chén zhōu
- 成語解釋:
- 釜:古代的一種鍋;舟:船。砸碎鍋子;鑿沉船只。比喻戰斗到底。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
28
破釜焚舟
- 成語拼音:
- pò fǔ fén zhōu
- 成語解釋:
- 猶破釜沉舟。語本《孫子·九地》:“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
- 成語出處:
- 語出《孫子·九地》:“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
-
29
飄瓦虛舟
- 成語拼音:
- piāo wǎ xū zhōu
- 成語解釋:
- 比喻憑空加害于人而又無從追究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山木》:“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
-
30
騎馬乘舟
- 成語拼音:
- qí mǎ ché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形容生搬硬套,憑空想象的形而上學
- 成語出處:
- 《笑府》:“有好乘馬者,為人所欺,以五十金易一馬,駑甚,不堪策。乃貨舟載馬,而身跨其上。”
-
31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 成語拼音:
- shuǐ kě zài zhōu,yì kě fù zhōu
- 成語解釋:
- 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困難和危險。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皇甫規傳》注引《孔子家語》:“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可知也。’”
-
32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成語拼音:
- 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
- 成語解釋:
- 載:承載;覆:傾覆。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困難和危險,事物有利有害
- 成語出處:
- 唐·陸贄《奉天論延訪朝臣表》:“故喻君為舟,喻人為水,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順水之道則浮,違則沒。”
-
33
順水推舟
- 成語拼音:
- shùn shuǐ tuī zhōu
- 成語解釋:
- 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著某個趨勢或某種方便;說話辦事。
- 成語出處:
- 元 康進之《李逵負荊》:“你休得順水推舟,偏不許我過河拆橋。”
-
34
順水行舟
- 成語拼音:
- shùn shuǐ xí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同“順水推船”。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小的聞得老爺補升此任,亦系賈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賈府之親,老爺何不順水行舟,作個整人情,將此案了結,日后也好去見賈府王府。”
-
35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 成語拼音:
- shuǐ zé zài zhōu,shuǐ zé fù zhōu
- 成語解釋:
-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擁護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 成語出處:
- 《孫卿子》:“孔子對魯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不危焉。’”
-
36
同舟敵國
- 成語拼音:
- tóng zhōu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同舟共濟的人成了敵人。
- 成語出處: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
37
同舟而濟
- 成語拼音:
- tóng zhōu ér jì
- 成語解釋:
- 濟:渡水。大家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孫武《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38
同舟共濟
- 成語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成語解釋:
- 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舟:船;濟:渡水。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39
同舟共命
- 成語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mì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命運相同,利害一致。
- 成語出處:
-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著道:‘我們此刻,統共一十四個人,真正同舟共命,務求大家想個法子,脫了干系才好。’”
-
40
吞舟漏網
- 成語拼音:
- tūn zhōu lòu wǎng
- 成語解釋:
- 見“吞舟是漏”。
- 成語出處: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秦始皇》:“寬斯嚴,簡斯定,吞舟漏網,而不敢再觸梁笱者何也?”
* 舟的成語,帶舟字的成語,包含舟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