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腦字的成語 (93個)
-
81
搖頭晃腦
- 成語拼音:
- yáo tóu huàng nǎo
- 成語解釋:
- 晃:搖動。腦袋搖來搖去;形容舊時讀書人吟誦的姿態或自得其樂、自以為是的樣子。也作“搖頭擺腦”。有時也形容輕狂之態。
- 成語出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至乾禪師》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牽犁,直是搖頭擺腦。”
-
82
油頭滑腦
- 成語拼音:
- yóu tóu huá nǎo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輕浮油滑;不誠實。
- 成語出處:
- 魯迅《書信集 550 致王志之》:“歌德派拉君之事,我未注意,此君蓋法國禮拜六派,油頭滑腦,其到中國來,大概確是搜集小說材料。”
-
83
搖頭幌腦
- 成語拼音:
- yáo tóu huǎng nǎo
- 成語解釋:
- 見“搖頭稾腦”。
- 成語出處:
- 魯迅《前記》:“《自由談》的編者刊出了‘吁請海內文豪,從茲多談風月’的啟事以來,很使老牌風月文豪搖頭幌腦的高興了一大陣。”
-
84
有頭沒腦
- 成語拼音:
- yǒu tóu méi nǎo
- 成語解釋:
- 形容心神不定,言行丟三落四。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8卷:“如癡如呆,有頭沒腦,說著東邊,認著西邊。”
-
85
鷹頭雀腦
- 成語拼音:
- yīng tóu què nǎo
- 成語解釋:
- 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 成語出處:
- 元 楊暹《西游記》第四本第十三出:“見一人光紗帽,黑布衫,鷹頭雀腦將身探。”
-
86
賊頭狗腦
- 成語拼音:
- zéi tóu gǒu nǎo
- 成語解釋:
- 同“賊頭鼠腦”。
- 成語出處:
- 《再生緣》第一回:“今天樓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劉奎璧對著樓上賊頭狗腦,以致第三箭失手。”
-
87
賊頭鬼腦
- 成語拼音:
- zéi tóu guǐ nǎo
- 成語解釋:
- 同“賊頭鼠腦”。
- 成語出處:
-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太太,這個外國人賊頭鬼腦,我總疑著他。”
-
88
撞頭磕腦
- 成語拼音:
- zhuàng tóu kē nǎo
- 成語解釋:
- 比喻碰壁,行不通。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9卷:“政如義理。只理會得二三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卻不知前面撞頭磕腦。”
-
89
賊頭鼠腦
- 成語拼音:
- zéi tóu shǔ nǎo
- 成語解釋:
-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曉得。你賊頭鼠腦的,一定又變作個甚么東西兒跟著我聽的。’”
-
90
針頭線腦
- 成語拼音:
- zhēn tóu xiàn nǎo
- 成語解釋:
- 見“針頭線腦”。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二回:“只有晁夫人是個不肯忘舊、念人好處的人,凡是便人回家,不是二兩,就是一兩,再少也是五錢,分外還有布匹鞋面、針頭線腦之類。”
-
91
撞頭搕腦
- 成語拼音:
- zhuàng tóu xiàn nǎo
- 成語解釋:
- 猶言到處碰壁。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四十九:“政如義理,只理會得三二分,便道只恁地得了,卻不知前面撞頭搕腦。”
-
92
賊頭賊腦
- 成語拼音:
- zéi tóu zéi nǎo
- 成語解釋:
- 形容舉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 成語出處:
- 清 李漁《玉搔頭 奸圖》:“后面跟了一個賊頭賊腦的人,畢竟是個奸細。”
-
93
置之腦后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nǎo hòu
- 成語解釋:
- 放在一邊不再想起。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黃二人自問無愧,遂亦置之腦后。”
* 腦的成語,帶腦字的成語,包含腦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