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童字的成語 (35個)
-
21
童牛角馬
- 成語拼音:
- tóng niú jiǎo mǎ
- 成語解釋:
- 童牛:沒有角的牛;角馬:長角的馬。比喻不倫不類的東西。也比喻違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太玄 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測曰,童牛角馬,變天常也。”
-
22
童男童女
- 成語拼音:
- tóng nán tóng nǚ
- 成語解釋:
- 未婚的少男少女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使人仍赍童男童女,入海求之。”
-
23
童叟無欺
- 成語拼音:
- tóng sǒu wú qī
- 成語解釋:
- 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騙。既不欺騙小孩也不欺騙老人。指買賣公平。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字樣沒有?”
-
24
童山濯濯
- 成語拼音:
- tóng shān zhuó zhuó
- 成語解釋:
- 沒有樹木,光禿禿的山。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其山之性也。”
-
25
頭童齒豁
- 成語拼音:
- tóu tóng chǐ huò
- 成語解釋:
- 童:原指山無草木,比喻人禿頂;豁:缺口。頭頂禿了,牙齒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狀態。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進學解》:“頭童齒豁,竟死何裨?”
-
26
童心未泯
- 成語拼音:
- tóng xīn wèi mǐn
- 成語解釋:
- 泯:泯滅。年歲雖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還有著孩子的天真。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園中作》:“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兒竹馬嘻。”
-
27
童顏鶴發
- 成語拼音:
- tóng yán hè fà
- 成語解釋:
- 顏:臉色。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發,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5回:“策見其人,童顏鶴發,飄然有出世之姿。”
-
28
童言無忌
- 成語拼音:
- tóng yán wú jì
- 成語解釋:
- 忌:忌諱。兒童講話誠實,縱出不吉之言,無須見怪。譏人說話幼稚可笑
- 成語出處:
- 巴金《家》:“老太爺因為覺群在堂屋里說了不吉利的話,便寫了‘童言無忌,大吉大利’的紅紙條,拿出來貼在門柱上。”
-
29
童子何知
- 成語拼音:
- tóng zǐ hé zhī
- 成語解釋:
- 童子:小孩子。小孩子懂得什么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
-
30
五尺童子
- 成語拼音:
- wǔ chǐ tóng zǐ
- 成語解釋:
- 同“五尺之童”。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
-
31
五尺之童
- 成語拼音:
- wǔ chǐ zhī tóng
- 成語解釋: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
- 成語出處:
- 《孟子·滕文公子》:“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
32
狎雉馴童
- 成語拼音:
- xiá zhì xùn tóng
- 成語解釋:
- 漢魯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時郡國螟蝗傷稼,獨不入其境;有母雉將雛過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見《后漢書·魯恭傳》。后因以“狎雉馴童”譽人政績。
- 成語出處:
- 漢魯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時郡國螟蝗傷稼,獨不入其境;有母雉將雛過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見《后漢書·魯恭傳》。
-
33
玉女金童
- 成語拼音:
- yù nǚ jīn tóng
- 成語解釋:
- 道教語,指侍奉仙人的童男童女。后泛指天真活潑的男女兒童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左壁廂天丁力士,參隨著太乙真君;右勢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
-
34
猶有童心
- 成語拼音:
- yóu yǒu tóng xīn
- 成語解釋:
- 還有兒童的心態。指年齡雖然大了,仍有像兒童一樣單純的心態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
-
35
濯濯童山
- 成語拼音:
- zhuó zhuó tóng shān
- 成語解釋:
- 濯濯:光禿的樣子;童:山無草木。沒有樹木,光禿禿的山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其山之性也。”
* 童的成語,帶童字的成語,包含童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