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玉字的成語 (352個)
-
341
種玉藍田
- 成語拼音:
- zhòng yù lán tián
- 成語解釋:
- 種:栽種,培養;藍田:今屬陜西,以產玉著名。比喻長得其所。指為締結良緣創造條件
- 成語出處:
- 明·楊珽《龍膏記·錯媾》:“從今后天長地遠,還愿取,還愿取種玉藍田。”
-
342
綴玉聯珠
- 成語拼音:
- zhuì yù lián zhū
- 成語解釋:
- 綴:連接。比喻撰寫美好的詩文
- 成語出處:
- 唐·唐宣宗《吊白居易》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
343
葬玉埋香
- 成語拼音:
- zàng yù mái xiāng
- 成語解釋:
- 埋葬女子的婉辭
- 成語出處:
- 《法書苑》:“《玉溪編事》:王蜀時秦州節度使王承儉筑城,獲瓦棺,中有石刻曰:‘隋開皇二年渭州刺史張祟妻王氏。’銘有云‘深深葬玉,郁郁埋香。’之語。”
-
344
衒玉求售
- 成語拼音:
- zuì yù qiú shòu
- 成語解釋:
- 見“衒玉自售”。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今日慕小妹之才,雖然衒玉求售,又怕損了自己名譽,不肯隨行逐隊,尋消問息。”
-
345
醉玉頹山
- 成語拼音:
- zuì yù tuí shān
- 成語解釋: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后以“醉玉頹山”形容男子風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風采。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宋·秦觀《滿庭芳》詞:“相如,方病酒,一觴一詠,賓有群賢。便扶起燈前,醉玉頹山。
-
346
珠圓玉潔
- 成語拼音:
- zhū yuán yù jié
- 成語解釋:
- 比喻詩文圓熟明潔。
- 成語出處:
- 明·宋濂《送天淵禪師濬公還四明序》:“因征其近制數篇讀之,皆珠圓玉潔而法度謹嚴。”
-
347
珠圓玉潤
- 成語拼音:
- zhū yuán yù rùn
- 成語解釋:
- 像珍珠那樣渾圓;像美玉那樣潤澤。形容皮膚、歌喉;文筆等圓潤而富有光彩。潤:潤滑;光滑。
- 成語出處:
- 明 汪珂玉《珊瑚網 名畫題跋》:“黃鶴仙翁寄余詩畫,兩學賢友俱有和章,明窗展玩,珠圓玉潤,照耀后先。”
-
348
珠玉在側
- 成語拼音:
- zhū yù zài cè
- 成語解釋:
- 比喻有容貌、德才都超過自己的人在身邊。側:一旁;珠玉:珍珠美玉;借指儀態華貴的人。
- 成語出處:
- 《晉書 衛玠傳》:“玠風神秀異,驃騎,將軍王濟,玠之舅也,每見玠輒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
349
珠玉之論
- 成語拼音:
- zhū yù zhī lùn
- 成語解釋:
- 形容精辟的言論,卓越的見解
- 成語出處:
- 《書言故事·談論類》:“不聆珠玉之論。”
-
350
珠玉在傍
- 成語拼音:
- zhū yù zài páng
- 成語解釋:
- 珠玉:比喻美好的姿容。比喻有容態、德才都超過自己的人在身邊
- 成語出處:
- 宋·秦觀《與李德叟簡》:“其弊帚、焦尾兩編文章,高古邈然,有二漢之風。今時交游中以文墨自業者未見其比,所謂珠玉在傍覺人形穢,信此言也。”
-
351
衒玉自售
- 成語拼音:
- zuì yù zì shòu
- 成語解釋:
- 《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奩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賣之辭。”后因以“衒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 成語出處:
- 明·徐復祚《投梭記·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憤,卑人豈無包胥之志,乃朝廷未嘗見知,終難衒玉自售。”
-
352
字字珠玉
- 成語拼音:
- zì zì zhū yù
- 成語解釋:
- 每一個字都像珍珠、寶玉那樣珍貴值錢。形容文章作的好,聲價高。
- 成語出處:
- 明 湯顯祖《邯鄲記 贈試》:“聽的黃榜招賢,盡把所贈資金,引動朝貴,則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 玉的成語,帶玉字的成語,包含玉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