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狼字的成語 (117個)
-
21
鬼抓狼嚎
- 成語拼音:
- guǐ zhuā láng háo
- 成語解釋:
- 同“鬼哭神號”。
- 成語出處:
- 歐陽山《高干大》第十九章:“任桂花聽見他這么鬼抓狼嚎,心亂得不知怎樣才好。”
-
22
虎豹豺狼
- 成語拼音:
- hǔ bào chái láng
- 成語解釋:
-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野獸。比喻兇殘害人的壞人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絕代佳人,只見太陽光線一會兒暗似一會,漸漸沉下去了。”
-
23
虎豹狼蟲
- 成語拼音:
- hǔ bào láng chóng
- 成語解釋:
-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野獸。比喻兇殘害人的壞人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嚇得磕頭禮拜。”
-
24
虎窟狼窩
- 成語拼音:
- hǔ kū láng wō
- 成語解釋:
- 窟:洞穴。比喻極其危險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7回:“不是宋江來和這人廝見,有分教,江州城里,翻為虎窟狼窩。”
-
25
虎狼之國
- 成語拼音:
- hǔ láng zhī guó
- 成語解釋:
- 像虎和狼一樣兇猛的國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國家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秦,虎狼之國,不可信。”
-
26
虎狼之勢
- 成語拼音:
- hǔ láng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極兇猛的聲勢。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
-
27
虎狼之威
- 成語拼音:
- hǔ láng zhī wēi
- 成語解釋:
- 威:威力,威風。形容威嚴的氣派和聲威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四折:“告大人暫息雷霆之怒,略罷虎狼之威。”
-
28
虎狼之心
- 成語拼音:
- hǔ láng zhī xīn
- 成語解釋:
- 比喻兇殘的野心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說苑·正諫》:“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
29
虎嘯狼號
- 成語拼音:
- hǔ xiào láng háo
- 成語解釋:
- 嘯:獸類的長吼聲;號:大叫。比喻強暴者在掠奪時的叫囂
- 成語出處:
- 清·南荃外史《嘆老》:“你看那境內啊!弄潢池鼠偷狗盜;你看那境外啊!獵中原虎嘯狼號。”
-
30
虎咽狼餐
- 成語拼音:
- hǔ yàn láng cān
- 成語解釋:
- 咽: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耍孩兒·拘刷行院》:“虎咽狼餐勝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
31
虎咽狼吞
- 成語拼音:
- hǔ yàn láng tūn
- 成語解釋:
- 咽: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2回:“你看八戒放開食嗓,真個是虎咽狼吞,將一笑果菜之類,吃得罄盡。”
-
32
拒虎進狼
- 成語拼音:
- jù hǔ jìn lá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 成語出處:
- 明 張煌言《復郎廷佐書》:“乃拒虎進狼,既收漁人之利于河北。”
-
33
拒狼進虎
- 成語拼音:
- jù láng jìn hǔ
- 成語解釋:
- 見“拒虎進狼”。
- 成語出處:
- 呂志伊《讀史感賦》:“拒狼進虎豈良謀,亡國圖存夫。”
-
34
進退狼狽
- 成語拼音:
- jìn tuì láng bèi
- 成語解釋:
- 進退兩難;陷于困境。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蜀志·馬超傳》:“阜敘起于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
-
35
進退狼跋
- 成語拼音:
- jìn tuì láng bá
- 成語解釋:
- 跋:踩,踏。比喻陷于困境,進退兩難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法正傳》:“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
36
空手套白狼
- 成語拼音:
- kōng shǒu tào bái láng
- 成語解釋:
- 徒手抓住白狼。指無本買賣
- 成語出處: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我們都是急性子,無利不起早,講究的是空手套白狼。”
-
37
狼狽不堪
- 成語拼音:
- láng bèi bù kān
- 成語解釋:
- 狼狽:疲憊、窘迫的樣子;堪:忍受。指困頓窘迫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與政府札子》:“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臥,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
38
狼奔鼠竄
- 成語拼音:
- láng bēn shǔ cuàn
- 成語解釋:
- 狼群鼠輩到處流竄。形容人四處奔跑逃竄。
- 成語出處:
- 明 沉鯨《雙珠記》第十四出:“忽聞訪察怕如雷,狼奔鼠竄,無由懺悔。”
-
39
狼奔豕突
- 成語拼音:
- láng bēn shǐ tū
- 成語解釋:
- 豕:豬。像狼那樣奔跑;像豬那樣沖撞。比喻成群的壞人到處亂闖;任意搔擾;或敵人倉皇逃跑。
- 成語出處:
- 清 歸莊《擊筑余音 重調》:“有幾個狼奔豕突的燕和趙,有幾個狗屠驢販的奴和盜。”
-
40
狼奔鼠偷
- 成語拼音:
- láng bēn shǔ tōu
- 成語解釋:
- 形容壞人到處擾亂。
- 成語出處:
- 清·梅曾亮《朝議大夫臺灣府蓋君墓志銘》:“公在商州六年,賊出入陜西久,無所掠利,銳欲窺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狀捷出。”
* 狼的成語,帶狼字的成語,包含狼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