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物字的成語 (213個)
-
201
言之無物
- 成語拼音:
- yán zhī wú wù
- 成語解釋:
- 言:言語;言辭;物:指內容。指寫文章或講話空洞;沒有具體充實的內容。
- 成語出處:
- 清 梁啟超《跋》:“言之無物,務尖險,晚唐之極敝也。”
-
202
言中無物
- 成語拼音:
- yán zhōng wú wù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203
言之有物
- 成語拼音:
- yán zhī yǒu wù
- 成語解釋:
- 物:指內容。說話或寫文章內容具體。
- 成語出處:
-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
204
鑄鼎象物
- 成語拼音:
- zhù dǐng xiàng wù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炊器,三足兩耳,也指傳國重器。禹收集九州金屬而鑄成的九鼎之上所鑄各種物品圖像。稱頌君王有德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
-
205
終非池中物
- 成語拼音:
- zhōng fēi chí zhōng wù
- 成語解釋:
- 池中物:比喻蟄處一隅、腳無大志的人。比喻總有出頭的一天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
-
206
整躬率物
- 成語拼音:
- zhěng gōng shuài wù
- 成語解釋:
- 整飭自身做出榜樣,以為下屬示范。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回:“為此拿定了主意,想把這些做官的先陶熔到一個程度,好等他們出去,整躬率物,出身加民。”
-
207
臧否人物
- 成語拼音:
- zāng pǐ rén wù
- 成語解釋:
- 臧否:褒貶。評論人物好壞。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未嘗臧否人物。”
-
208
至人遺物
- 成語拼音:
- zhì rén yí wù
- 成語解釋:
- 至人:思想道德修養很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舍棄財物
- 成語出處:
- 漢·賈誼《鵬鳥賦》:“至人遺物,獨與道俱,眾人惑惑,好惡積意。”
-
209
逐物不還
- 成語拼音:
- zhú wù bù hái
- 成語解釋:
- 謂沉湎于世俗。語本《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
- 成語出處:
- 語出《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三國·魏·嵇康《贈兄秀才入軍》詩之十八:“流代難寤,逐物不還。至人遠鑒,歸之自然。”
-
210
知物由學
- 成語拼音:
- zhī wù yóu xué
- 成語解釋:
- 指要認識事物、獲得知識,就必須通過不斷地學習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實知》:“知物由學,學之乃知。”
-
211
尊賢愛物
- 成語拼音:
- zūn xián ài wù
- 成語解釋:
- 尊敬賢才,愛護人民,指尊重知識,愛護人才
- 成語出處:
- 《晉書·皇甫謐傳》:“蠶而后衣,耕而后食,先人后己,尊賢愛物,南土人士咸崇敬之。”
-
212
致知格物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gé wù
- 成語解釋:
- 致知:獲得知識;格物:推究事理。獲得知識,推究事物的原理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213
智周萬物
- 成語拼音:
- zhì zhōu wàn wù
- 成語解釋:
- 天下萬物無所不知。形容知識淵博。
- 成語出處:
- 《周易 系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 物的成語,帶物字的成語,包含物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