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牙字的成語 (107個)
-
101
澤吻磨牙
- 成語拼音:
- zé wěn mó yá
- 成語解釋:
- 猶言齜牙咧嘴。兇殘貌。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酷吏傳序》:“于是索元禮、來俊臣之徒,揣后密旨,紛紛并興,澤吻磨牙,噬紳纓若狗豚然。”
-
102
齜牙咧嘴
- 成語拼音:
- zī yá liě zuǐ
- 成語解釋:
- 齜:露齒。張著嘴巴;露出牙齒。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
103
齜牙裂嘴
- 成語拼音:
- zī yá liè zuǐ
- 成語解釋:
- 見“齜牙咧嘴”。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七回:“楊雄、石秀都跟出前廳來看時,只見杜興下了馬,入得莊門,見他模樣,氣得紫漲了面皮,齜牙露嘴,半晌說不的話。”
-
104
咨牙俫嘴
- 成語拼音:
- zī yá lái zuǐ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105
張牙舞爪
- 成語拼音:
- zhāng yá wǔ zhǎo
- 成語解釋:
- 張:顯露;張開;張牙:張開嘴露著牙;舞:揮舞;揮動。原形容野獸兇猛的樣子。現多比喻敵人或壞人猖狂兇惡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集 孔子項托相問書》:“魚生三日游于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
106
爪牙之將
- 成語拼音:
- zhǎo yá zhī jiàng
- 成語解釋:
- 爪牙:比喻輔佐的人。指勇敢的衛士或得力的助手
- 成語出處:
- 清·魏源《圣武記》第11卷:“爪牙之將,用不拘資。”
-
107
爪牙之士
- 成語拼音:
- zhǎo yá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爪牙:比喻輔佐的人。指勇敢的衛士或得力的助手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越語上》:“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 牙的成語,帶牙字的成語,包含牙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