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燈字的成語 (51個)
-
41
一燈如豆
- 成語拼音:
- yī dēng rú dòu
- 成語解釋:
- 一盞燈只有豆粒大小的火苗。形容燈光昏暗
- 成語出處:
- 清·沈復《浮生六記》第一卷:“一燈如豆,羅帳低垂,弓影杯蛇,驚神未定。”
-
42
螢燈雪屋
- 成語拼音:
- yíng dēng xuě wū
- 成語解釋:
- 指勤學苦讀。同“螢窗雪案”。
- 成語出處:
- 宋 葉適《石洞書院記》:“游之興廢,家之盛衰占焉;學之興廢,人之盛衰占焉。學不待地也,螢燈雪屋,茍取尺寸,而圣賢之業可成矣。”
-
43
油干燈草盡
- 成語拼音:
- yóu gān dēng cǎo jìn
- 成語解釋:
-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
- 成語出處:
- 鄒韜奮《〈萍蹤寄語初集〉弁言》:“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油干燈草盡’,資本主義進展到了第三期,它的漸漸地崩潰,在目前‘油’雖還未‘干’,‘燈草’雖還未‘盡’,但這樣下去,是朝著‘油干燈草盡’的路線走去,這是很顯然的趨勢。”
-
44
油干燈盡
- 成語拼音:
- yóu gàn dēng jìn
- 成語解釋:
- 見“油干燈草盡”。
- 成語出處:
- 《蕩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并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藥,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干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
-
45
張燈掛彩
- 成語拼音:
- zhāng dēng guà cǎi
- 成語解釋:
- 張:掛上;燈:燈籠;彩:彩帶。掛上燈籠,系上彩綢。形容節日或喜慶的景象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0回:“老兩口坐在張燈掛彩棚下,吃一杯鄉黨慶壽酒。”
-
46
張燈結彩
- 成語拼音:
- zhāng dēng jié cǎi
- 成語解釋:
- 掛上燈籠;系上彩綢。形容喜慶的景象。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9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
47
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 成語拼音: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
- 成語解釋:
- 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
- 成語出處: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卻是中國政治的一個通病。”
-
48
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成語拼音: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 成語解釋:
- 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5回:“不料我們大老爺先護在里頭,連問也不叫我問一聲兒,可見他們官官相護,這才是‘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古人說的話是再不得錯的。”
-
49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成語拼音:
-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 成語解釋:
- 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 成語出處: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50
走馬燈
- 成語拼音:
- zǒu mǎ dē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來往穿梭不停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試看旋轉烽煙里,真似元宵走馬燈。”
-
51
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成語拼音:
- zì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燈的成語,帶燈字的成語,包含燈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