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法字的成語 (121個)

    101

    三章

    成語拼音:
    yuē fǎ sān zhāng
    成語解釋:
    約:商議確定;律。訂立律三條。原指訂立律;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大家監督遵守。
    成語出處:
    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與父老約,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102

    為教

    成語拼音:
    yǐ fǎ wéi jiào
    成語解釋:
    以:用;教:教育。引用律條文充當教育的內容。
    成語出處:
    《韓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為教。”
    103

    以身試

    成語拼音:
    yǐ shēn shì fǎ
    成語解釋:
    身:親身;指生命;試:嘗試;律;刑。拿性命去嘗試律。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
    104

    以文亂

    成語拼音:
    yǐ wén luàn fǎ
    成語解釋: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令。
    成語出處:
    《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俠以武犯禁。”
    105

    嚴刑峻

    成語拼音:
    yán xíng jùn fǎ
    成語解釋:
    峻:嚴酷。嚴厲的刑罰和嚴峻的令。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后遭條獄之詔,吉捍拒大難,不避嚴刑峻。”
    106

    不阿

    成語拼音:
    zhí fǎ bù ā
    成語解釋:
    阿:迎合。執行律公正無私,不屈從權勢。
    成語出處:
    107

    不公

    成語拼音:
    zhí fǎ bù gōng
    成語解釋:
    拒絕公正,在實施律中的不公正
    成語出處:
    108

    成語拼音:
    zhī fǎ fàn fǎ
    成語解釋:
    知道律;卻違反律。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爺!知!”
    109

    成語拼音:
    zhí fǎ fàn fǎ
    成語解釋:
    指執行律的人違背
    成語出處:
    110

    如山

    成語拼音:
    zhí fǎ rú shān
    成語解釋:
    執行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形容執嚴厲。
    成語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本道言出如箭,執如山,三尺不能為不肖者宥也。”
    111

    實相

    成語拼音:
    zhū fǎ shí xiàng
    成語解釋:
    佛家語。指各種現象的真實面目
    成語出處:
    華經·方便品》:“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實相。”
    112

    無私

    成語拼音:
    zhí fǎ wú sī
    成語解釋:
    執行令非常堅定,毫不動搖
    成語出處:
    113

    眼藏

    成語拼音:
    zhèng fǎ yǎn cáng
    成語解釋:
    ①佛教語。禪宗用來指全體佛(正)。朗照宇宙謂眼,包含萬有謂藏。相傳釋迦牟尼以正眼藏付與大弟子迦葉,是為禪宗初祖,為佛教以“心傳心”授的開始。②借指事物的訣要或精義。
    成語出處:
    《景德傳燈錄·摩訶迦葉》:“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眼藏。”宋·朱熹《答陳同甫書》:“蓋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兩般看,此是千圣相傳正眼藏。”
    114

    自弊

    成語拼音:
    zuò fǎ zì bì
    成語解釋:
    謂自己立反而使自己受害。語出《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之敝,一至此哉!’”
    成語出處:
    《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之敝一至此哉!’”
    115

    自斃

    成語拼音:
    zuò fǎ zì bì
    成語解釋:
    斃:倒下;死去。自己立;卻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商君列傳》:“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之敝,一至此哉!’”
    116

    直度

    成語拼音:
    zhèng fǎ zhí dù
    成語解釋:
    度:標準。嚴正律,統一標準。
    成語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正直度,罪殺不赦。殺僇必信,民畏而懼。”
    117

    正身明

    成語拼音:
    zhèng shēn míng fǎ
    成語解釋:
    端正自身,嚴明紀。
    成語出處:
    《晉書 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正身明,抑齊豪強,存恤孤獨,隱實戶口,勸課農桑。”
    118

    誅意之

    成語拼音:
    zhū yì zhī fǎ
    成語解釋:
    誅:懲罰,責備。以意圖和動機論罪,不問實際結果如何。也指深刻的議論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集注:“夾子之言,亦《春秋》誅意之也。”
    119

    祖宗成

    成語拼音:
    zǔ zōng chéng fǎ
    成語解釋: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為后世沿襲應用的則。
    成語出處:
    宋朱熹《論差役利害狀》:“此皆祖宗成,至今為不刊之典,然而州縣奉行,往往違戾。”
    120

    祖宗

    成語拼音:
    zǔ zōng fǎ dù
    成語解釋: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為后世沿襲應用的則。
    成語出處:
    《宣各遺事》后集:“臣等謹按:蔡京罪惡最大……變亂祖宗度,竊弄朝遷爵賞。”
    * 法的成語,帶法字的成語,包含法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