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水字的成語 (466個)

    241

    山膚

    成語拼音:
    shān fū shuǐ huàn
    成語解釋:
    《樂府詩集 燕射歌辭三 隋元會大饗歌》:“道高物備食多方,山膚既善豢良。”本指山上中出產的美味食物。后泛稱美味。
    成語出處:
    《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饗歌》:“道高物備食多方,山膚既善豢良。”
    242

    說風說

    成語拼音:
    shuō fēng shuō shuǐ
    成語解釋:
    指攛掇慫恿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4卷:“茶童見了錢,歡喜起來,又去說風說道:‘娘子受了兩杯,也該去回敬一杯。’”
    243

    松風

    成語拼音:
    sōng fēng shuǐ yuè
    成語解釋:
    松濤清風,流明月。形容景色優美或人才俊朗
    成語出處:
    唐·李世民《大唐三藏圣叔序》:“松風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豈能方其朗潤。”
    244

    書符咒

    成語拼音:
    shū fú zhòu shuǐ
    成語解釋:
    書:書寫;符:符篆;:神。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動
    成語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秦少游》:“高齋以謂‘少游嘗為道士,書符咒’,又誣也。”
    245

    光接天

    成語拼音:
    shuǐ guāng jiē tiān
    成語解釋:
    的光色與天的光色相連。形容域遼闊
    成語出處:
    宋·蘇軾《前赤壁賦》:“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光接天。”
    246

    山高

    成語拼音:
    shān gāo shuǐ cháng
    成語解釋:
    象山一樣高聳,如一般長流。原比喻人的風范或聲譽象高山一樣永遠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
    成語出處:
    唐 劉禹錫《望賦》:“龍門不見兮,云霧蒼蒼;喬木何許兮,山高長。”
    247

    山高

    成語拼音:
    shān gāo shuǐ dī
    成語解釋:
    比喻意外發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滸傳》第四回:“若是留提轄在此,誠恐有些山高低,教提轄怨悵;若不留提轄來,許多面皮都不好看。”
    248

    山光

    成語拼音:
    shān guāng shuǐ sè
    成語解釋:
    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凈。形容山景色秀麗。
    成語出處:
    唐 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詩:“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色青于藍。”
    249

    光山色

    成語拼音:
    shuǐ guāng shān sè
    成語解釋:
    泛指山景色。
    成語出處:
    唐·薛用弱《集異記·蔣琛》:“山勢縈回脈分,光山色翠連云。”
    250

    山高

    成語拼音:
    shān gāo shuǐ xiǎn
    成語解釋:
    比喻前進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險,闊波狂。”
    251

    過鴨背

    成語拼音:
    shuǐ guò yā bèi
    成語解釋:
    比喻事過之后沒有留下一點痕跡。
    成語出處:
    252

    火不避

    成語拼音:
    shuǐ huǒ bù bì
    成語解釋:
    謂不避艱險。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驅使,奮勇直前,火不避。”
    253

    火不辭

    成語拼音:
    shuǐ huǒ bù cí
    成語解釋:
    見“火不避”。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火猶可也。”
    254

    火兵蟲

    成語拼音:
    shuǐ huǒ bīng chóng
    成語解釋:
    指使古書遭受損毀的四種災害:災、火災、戰亂和書蠹。也泛指各種天災人禍。
    成語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之余》:“今人標點古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亂點一通,佛頭著糞:這是古書的火兵蟲以外的三大厄。”
    255

    火不相容

    成語拼音: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成語解釋:
    相:相互;容:容納;相容:相互容納。指;火本是兩種性質相反的東西;根本不能相互容納。后用來比喻人或事情彼此本質相反;根本對立。
    成語出處:
    《周易 說卦》:“故火不相逮。”
    256

    火不兼容

    成語拼音: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
    成語解釋:
    容:容納。比喻二者對立,絕不兼容。
    成語出處:
    《周易 說卦》:“故火不相逮。”
    257

    火無交

    成語拼音:
    shuǐ huǒ wú jiāo
    成語解釋:
    沒有財物牽涉。形容為官清正廉潔。
    成語出處:
    《隋書 循吏傳 趙軌》:“別駕在官,火不與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壺酒相送。”
    258

    火無情

    成語拼音:
    shuǐ huǒ wú qíng
    成語解釋:
    災和火災兇猛可怕。
    成語出處:
    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鳴,正是外合里應,教智伯才知火無情。”
    259

    火相濟,鹽梅相成

    成語拼音:
    shuǐ huǒ xiāng jì,yán méi xiāng ché
    成語解釋:
    烹飪賴火而成,調味兼鹽梅而用。喻人之才性雖各異,而可以和衷共濟。
    成語出處:
    《舊唐書·忠義傳·王義方》:“本欲火相濟,鹽梅相成,然后庶績咸熙,風雨交泰。”
    260

    火之中

    成語拼音:
    shuǐ huǒ zhī zhōng
    成語解釋:
    火:比喻災難。災難困苦之中。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證之,民以為將拯己于火之中也。”
    * 水的成語,帶水字的成語,包含水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