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武字的成語 (119個)
-
61
文韜武韜
- 成語拼音:
- wén tāo wǔ tāo
- 成語解釋:
- 韜:古代兵書《六韜》,即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指文武兩方面的謀略
- 成語出處:
- 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上略中略,奏山石之奇謀;文韜武韜,奉川璜之秘訣。”
-
62
文恬武嬉
- 成語拼音:
- wén tián wǔ xī
- 成語解釋:
- 文官武將都耽于安樂;不以國事為務。文:文官;武:武將。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進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為當然。”
-
63
威武不能屈
- 成語拼音:
- wēi wǔ bù néng qū
- 成語解釋:
- 威武:武力。不屈從于威勢的鎮懾之下。形容不畏強暴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64
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 成語拼音:
- wēi wǔ bù néng qū,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 成語解釋:
- 威武:武力;賤:地位低。不屈從于威勢的鎮懾之下,不因貧賤而改變節操
- 成語出處:
- 魯迅《記蘇聯版畫展覽會》:“而且證明了我們中國,確有許多‘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必說真話的人們。”
-
65
威武不屈
- 成語拼音:
- wēi wǔ bù qū
- 成語解釋:
- 強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堅貞頑強。威武:權勢;武力。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66
文武差事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chà shì
- 成語解釋:
- 喻明劫暗偷。
- 成語出處:
- 《冷眼觀》第12回:“倘若瞞著他,走一趟私鹽,或是打一趟文武差事,輕則剜眼睛,重則廢命。”
-
67
文武兼備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jiān bèi
- 成語解釋:
- 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文武兼全”。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文武兼備,惟所施設。”
-
68
文武兼濟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jiān jì
- 成語解釋:
- 兼:并。文才與武藝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桃園結義》第一折:“平生正直剛強,文武兼濟,喜看《春秋左傳》。”
-
69
緯武經文
- 成語拼音:
- wěi wǔ jīng wén
- 成語解釋:
-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國家的才能。
- 成語出處:
- 《晉書 文六王傳贊》:“彼美齊獻,卓爾不群,自家刑國,緯武經文。”
-
70
文武兼資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jiān zī
- 成語解釋:
- 兼:并。文才與武藝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舉馬楤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累更方鎮皆有功,若以代臣實為至當。”
-
71
文武全才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quán cái
- 成語解釋:
- 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能文能武。文:文才;武:武藝。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 和凝傳》:“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氣,后必享重位,爾宜謹事之。”
-
72
文武雙全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shuāng quán
- 成語解釋:
-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李光弼傳》:“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
-
73
我武惟揚
- 成語拼音:
- wǒ wǔ wéi yáng
- 成語解釋:
- 形容威武凌厲,奮發向上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尚書·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揚,侵于之疆,取彼兇殘,我伐用張,于湯有光。”
-
74
威武雄壯
- 成語拼音:
- wēi wǔ xióng zhuàng
- 成語解釋:
- 威力強大,壯盛有氣勢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論持久戰》:“然而他們憑借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戲劇來。”
-
75
文武之道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zhī dào
- 成語解釋:
-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
-
76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
- 成語解釋:
-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 成語出處:
- 《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
77
文修武備
- 成語拼音:
- wén xiū wǔ bèi
- 成語解釋:
- 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規,已符合標準。備:準備完畢。謂文治和軍備都已達到了理想的要求。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十樣錦》第一折:“見如今大開學校,文修武備顯英豪。”
-
78
文修武偃
- 成語拼音:
- wén xiū wǔ yǎn
- 成語解釋:
- 禮樂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謂天下太平。
- 成語出處:
- 唐·王起《黿鼉為梁賦》:“我皇仁治道豐,文修武偃,要荒畢服。”
-
79
武藝超群
- 成語拼音:
- wǔ yì chāo qún
- 成語解釋:
- 武藝:武術上的本領。也指軍事、戰斗的本領。形容武藝高強,超出一般人。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據這柴大官人,名聞寰海,聲播天下的人,教頭若非武藝超群,他如何肯薦上山?”
-
80
武偃文修
- 成語拼音:
- wǔ yǎn wén xiū
- 成語解釋:
- 文治已實行,武備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 成語出處:
- 明湯顯祖《還魂記 榜下》:“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狀元試卷,蒙圣旨武偃文修,今其時矣!”
* 武的成語,帶武字的成語,包含武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