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月字的成語 (336個)
-
181
日堙月塞
- 成語拼音:
- rì yīn yuè sāi
- 成語解釋:
- 一天天堵塞,不通暢。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今義》:“舉國尚儉,則舉國之地利日堙月塞,馴至窮蹙不可終日。”
-
182
日異月新
- 成語拼音:
- rì yì yuè xīn
- 成語解釋:
- 見“日新月異”。
- 成語出處:
-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巾履》:“近年以來,殊詭制,日異月新。”
-
183
日益月滋
- 成語拼音:
- rì yì yuè zī
- 成語解釋:
-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 成語出處:
- 唐·元稹《上令狐相公詩啟》:“閑誕無事,遂專力于詩章。日益月滋,有詩千余首。”
-
18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 成語拼音:
- rú yuè zhī héng,rú rì zhī shēng
- 成語解釋:
- 恒:月上弦。像逐漸圓滿的上弦月亮,像太陽剛剛升起。比喻正處在興盛時期或有強大的生命力
- 成語出處:
- 《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
-
185
日中必移,月滿必虧
- 成語拼音:
- rì zhōng bì yí,yuè mǎn bì kuī
- 成語解釋:
- 移:遷移。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186
日中必昃,月滿必虧
- 成語拼音:
- rì zhōng bì zè,yuè mǎn bì kuī
- 成語解釋:
- 昃:太陽偏西。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滿必虧。明公功名到此,已無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時矣。”
-
187
日朘月減
- 成語拼音:
- rì zuàn yuè jiǎn
- 成語解釋:
- 見“日削月朘”。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乞罷將官狀》:“自轉運使知州以下,白直及迎送之人,日朘月減,出入導從,大為蕭條。”
-
188
日征月邁
- 成語拼音:
- rì zhēng yuè mài
- 成語解釋:
- 喻指時間不斷推移。
- 成語出處:
- 明·沈榜《宛署雜記·宣諭》:“日征月邁,寒暑衣褐。”
-
189
日增月盛
- 成語拼音:
- rì zēng yuè shèng
- 成語解釋:
-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興盛。
- 成語出處:
- 清·王韜《甕牖馀談·西國印書考》:“明崇禎時,麻蔭朱實立第一印書局,印器從英運至,其后日增月盛。”
-
190
日朘月削
- 成語拼音:
- rì zuàn yuè xuē
- 成語解釋:
- 見“日削月朘”。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蕭至忠傳》:“私謁開而正言塞,日朘月削,卒見凋弊。”
-
191
日增月益
- 成語拼音:
- rì zēng yuè yì
- 成語解釋:
-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 成語出處:
- 《元史·食貨志》:“除稅糧、科差二者之外,凡課之入,日增月益。”
-
192
日滋月益
- 成語拼音:
- rì zī yuè yì
- 成語解釋:
- 見“日益月滋”。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重微》:“朝夕狎玩,未睹其害,日滋月益,遂至深固,比知而革之,則用力百倍矣。”
-
193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 成語拼音:
- rì zhōng zé yí,yuè mǎn zé kuī
- 成語解釋:
- 移:遷移。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之常數也。”
-
194
日中則昃,月滿則虧
- 成語拼音:
- rì zhōng zé zè,yuè mǎn zé kuī
- 成語解釋:
- 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滿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 成語出處:
- 《易 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乎人乎!”
-
195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 成語拼音:
- rì zhōng zé zè,yuè yíng zé shí
- 成語解釋:
- 昃:太陽偏西。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盈滿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 成語出處:
- 《周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
-
196
參辰日月
- 成語拼音:
- shēn chén rì yuè
- 成語解釋:
- 參、辰,二星名。參與辰,日與月相對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關或勢不兩
- 成語出處:
- 元 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則他這夫妻兒女兩離別,總是我業徹,也強如參辰日月不交接。”
-
197
水底撈明月
- 成語拼音:
- shuǐ dǐ lāo míng yuè
- 成語解釋:
- 到水底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費力氣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塞鴻秋·先題》曲:“當初意兒別,今日相拋撒,要相逢似水底撈明月。”
-
198
水底撈月
- 成語拼音:
- shuǐ dǐ lāo yuè
- 成語解釋:
- 同“水中撈月”。
- 成語出處:
- 明·王守仁《傳習錄》下卷:“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無聲,卻如水底撈月。”
-
199
十冬臘月
- 成語拼音:
- shí dōng là yuè
- 成語解釋:
- 指陰歷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氣寒冷的季節。
- 成語出處:
-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59回:“十冬臘月喝涼水,臨死埋在灶火坑。”
-
200
水底摸月
- 成語拼音:
- shuǐ dǐ mō yuè
- 成語解釋:
- 同“水中撈月”。
- 成語出處:
- 明·郎瑛《七修類稿·奇謔·諺語至理》:“賒酒時風花雪月,飲之時流星趕月,討錢時水底摸月。喻世之無賴者也。”
* 月的成語,帶月字的成語,包含月字的成語。